寺本梁瓦棺,地临吴建业。
何人构虚亭,胜概压危堞。
岩扃豁常开,江练静相协。
洪涛虽震腾,迅流终妥帖。
远穷沧溟尽,近与长淮接。
水色古今同,潮声朝暮愶。
中间数洲渚,来往拿桴楫。
摇深鸣榔喧,渡阁孤帆怯。
到此是安澜,游人无病涉。
满槛霁光浮,平林风势猎。
黄昏烟引素,清晓波成褶。
归云闲自飞,列岫平如帖。
秋岸狎鸥鸟,春城噪批颊。
园橘冬垂丹,堤榆夏飞荚。
竹径粉筠坠,松梢饴露浥。
老桧倚轩檐,干劲如雄侠。
野花斗黄紫,格顽若婢妾。
离觞歌柳枝,江人忆桃叶。
往事杳难寻,欲问言成喋。
惟惜建邦都,形胜敌岷邺。
后人奉竺乾,创寺据山胁。
邑居正佳丽,栋宇争炜烨。
山游鸑鷟羽,池变炎灰劫。
凤去台遂空,国移人亦慑。
兴衰既代谢,荣悴固相蹑。
幸今明世逢,早蒙湛恩浃。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游保宁院练光亭同丘程凌林四君分题用业字韵》。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寺本梁瓦棺,地临吴建业。
- 寺庙原本是用梁木搭建的,位置靠近吴国的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
- 何人构虚亭,胜概压危堞。
- 是谁建造了这间空无一物的亭子,它的景色之美胜过了城墙上的险要地势。
- 岩扃豁常开,江练静相协。
- 山岩的门扉敞开着,江水清澈平静,相互协调。
- 洪涛虽震腾,迅流终妥帖。
- 即使有汹涌澎湃的大浪,但迅速流动的河水最终总是平稳的。
- 远穷沧溟尽,近与长淮接。
- 远远看去大海的尽头已经消失,而近处则与长江相接。
- 水色古今同,潮声朝暮愶。
-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水面的颜色都是一样的,潮水的涌动和声音在清晨和黄昏时有所不同。
- 中间数洲渚,来往拿桴楫。
- 湖中有许多小岛,人们在这里往返航行,拿着桨划船。
- 摇深鸣榔喧,渡阁孤帆怯。
- 海浪拍打岸边发出阵阵声响,渡口的孤舟在风浪中显得有些胆怯。
- 到此是安澜,游人无病涉。
- 这里变成了一个平静的地方,游客们可以安全地游玩。
- 满槛霁光浮,平林风势猎。
-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栏杆上,树木摇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
- 黄昏烟引素,清晓波成褶。
- 黄昏时烟雾缭绕,清晨时波纹起伏如折叠的绸缎。
- 归云闲自飞,列岫平如帖。
- 归云悠闲地飘荡,远处的山峰平整如画布。
- 秋岸狎鸥鸟,春城噪批颊。
- 秋天的岸边有鸥鸟嬉戏,春天的城市中有鸟儿吵闹。
- 园橘冬垂丹,堤榆夏飞荚。
- 冬天橘子树上挂满了红色的果实,夏天榆树的叶子在夏天飞舞。
- 竹径粉筠坠,松梢饴露浥。
- 竹子的小径上铺满了粉红的竹竿,松树的树梢沾满了露水。
- 老桧倚轩檐,干劲如雄侠。
- 苍老的柏树靠在轩檐下,它的力量像一位英勇的战士。
- 野花斗黄紫,格顽若婢妾。
- 野花之间争艳斗丽,它们的色彩如同奴婢一般娇嫩。
- 离觞歌柳枝,江人忆桃叶。
- 离别时举杯歌唱柳枝,江边的人们怀念着桃叶。
- 往事杳难寻,欲问言成喋。
- 过去的事情难以追寻,想要询问却只能徒劳地重复。
- 惟惜建邦都,形胜敌岷峨。
- 我惋惜我们的国家都城,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仍然无法抵挡敌人的攻击。
- 后人奉竺乾,创寺据山胁。
- 后来的人效仿佛祖创建了这座寺庙,它依山而建,非常壮观。
- 邑居正佳丽,栋宇争炜烨。
- 这个县城非常美丽,房屋建筑光彩夺目。
- 山游鸑鷟羽,池变炎灰劫。
- 山上的游隼展翅飞翔,池塘中的水被火烧成了灰烬。
- 凤去台遂空,国移人亦慑。
- 凤凰离开了这个地方,国家也随之改变,人们也受到了惊吓。
- 兴衰既代谢,荣悴固相蹑。
- 兴衰更替,荣辱交替,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常态。
- 幸今明世逢,早蒙湛恩浃。
- 幸运的是现在生活在一个明君的统治下,他对我们充满了关爱和恩泽。
这首诗描绘了保宁院及其周围环境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