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知州军、通判、提点刑狱、转运判官、知三京赤县,皆「借绯」;知州、提点刑狱自服绯者,仍「借紫」;转运使副、知节镇州虽不服绯,亦「借紫」,谓之「隔借」;自节镇转运副使改授列郡亦「借紫」,谓之「带借」,中间尝历他官则不。
旧制:凡特赐绯,章服皆服涂金、宝瓶带三日。职事官唯侍御史初除则例赐绯,余非特恩未有赐者。
本朝封爵徒为虚名,户累数万。虽号实封者,亦初无其实,故有司亦不甚以为轻重。若非自请,则文臣例封文安,武臣例封武功,宗室例封天水,名号重复不可稽考。予以为虽异于古之裂地而封者,然驭贵之意则均也。谓宜略依古制,非有功不封,已封之县不再以封,则庶几其稍重矣。故事,文臣官至卿监官、武臣官至横行,而勳加至上柱国乃加封邑。其后罢勳官,而寄禄才至奉直大夫、横行以上,便加封邑,则宜其众也。
诗句
却扫编·卷上
译文
在《却扫编》中,卷上记录了宋代对于官员的赏给绯袍(红色官服)和紫袍(紫色官服)的不同等级规定。其中指出了不同官职的官员如何获得这些特殊的服装。包括特赐绯袍的情况,以及官员间服饰等级的差异。
注释
注释1: 却扫编·卷上
这是《却扫编》中的一个部分,可能涉及到宋代官场的服饰制度或官员的品级划分。
注释2: 知州军、通判、提点刑狱、转运判官、知三京赤县
这些都是宋代的官职名称,分别代表地方行政官员、通晓政务的官员、司法监察官员、财政税收官员、以及负责京城及附近地区的官员。
注释3: 借绯
指官员因某种原因被朝廷特许穿绯色官服的意思。
注释4: 知州、提点刑狱自服绯者,仍「借紫」
指的是那些原本可以穿绯色的官员由于某种原因获得了紫色官服,并因此被称为“借紫”。
注释5: 转运使副、知节镇州虽不服绯,亦「借紫」
说明即使是那些原本不穿绯色官服的转运使副和某些节镇州长官,也被授予了紫色官服。
注释6: 隔借
这是一种特殊的做法,即使没有直接获得绯或紫袍,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
赏析
这段诗描述了宋代官场中的等级和服饰规定,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身份和地位的重视。通过不同官职的赏赐和待遇,可以看出官员之间的权力差异和社会等级。同时,诗人还提出了对官员赏赐制度的一些建议,如是否应该根据功绩来决定官职的晋升和赏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