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既败,籍其家赀,得「剂成理中丸」几千斤,它物称是。此与「胡椒八百斛」者亦何异邪!
旧制:进士登科人初官多授试秘书省校书郎,故至今新擢第人犹称秘校。祖宗朝,进士上三名皆授将作监丞通判,故至今犹称状元为监丞。
唐东都有尚书省留守,兼判其馀百司,略如京师。居其官者谓之分司,大抵皆闲秩,故当时有诗云:「犹被妻孥教渐退,莫求致仕且分司」是也。
本朝三京虽置御史台国子监,执政、侍从庶官迭居之职,事甚简。御史台则行香拜表日押班,国子监则出纳钱粮而已。故未置宫观时,士大夫多自请以为休息之地。官制行后,士大夫犹有自请分司者,近岁唯责降而已。然不必居本京,盖无供职之所故也。
旧制:文臣丁忧起复,必先授武官,盖用「墨縗从戎」之义,示不得已也。故富郑公以宰相丁忧起复,初授冠军大将军,余官多授云麾将军。近岁起复者直授故官。
却扫编·卷上
解读古代政治制度与官场文化
- 前言
- 历史背景:汉初官制沿袭秦制
- 主题阐述:探讨官职名称演变
- 研究目的:揭示官职名称变迁对政治影响
- 官职名称沿革
- 秦汉官制概述
- 汉武帝时期官职改革
- 成帝时期官职调整
- 官职名称变迁原因
- 政治需求与管理效率考量
- 社会文化因素推动变化
- 行政成本与官员素质关系
- 官职名称变迁对官场文化影响
- 权力结构变动与决策方式改变
- 官员晋升途径与激励机制演变
- 官场风气与官僚体系成熟度
- 案例分析
- 富郑公起复案例
- 文臣丁忧起复制度解析
- 宋代分司制度实施情况
- 结论
- 官职名称变迁总结
- 对现代政府机构启示
-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