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尚书楙喜理性之学,中年提举淮西学事,游五祖山,凭栏楯若有所得者,因为偈曰:「四大本空,五荫皆蕴。灵台一点,常现圆明。」
旧制:辅臣典藩,监司客位下马,就厅上马。先公顷在北都时,诸使者守此制甚谨,每相访,将起,必牵马就厅,索轿再三乃敢登轿。
韩献肃公再相,其弟黄门公在翰苑当制。其后曾丞相子宣拜相时,其弟子开为翰林学士当制。初子开除吏部郎中,子固掌外制,告祠子固为之。近岁中书舍人当制而兄弟有除授,多引嫌,俾以次官行。
《新唐书》初成时,韩忠献公当国,以其出于两人,文体不一,恐惑后世,遂建请诏欧阳文忠公别加删润以一之。公固辞,独请各出名,从之。王銍云。
刘羲仲字壮舆,道原之子也。道原以史学自名,羲仲世其家学,尝摘欧阳公《五代史》之讹误为纠缪,以示东坡,东坡曰:「往岁欧阳公著此书初成,王荆公谓余曰:『欧阳公修《五代史》而不修《三国志》,非也,子盍为之乎?』余固辞不敢当。夫为史者,网罗数十百年之事以成一书,其间岂能无小得失邪!余所以不敢当荆公之托者,正畏如公之徒掇拾其后耳。」
却扫编·卷中
宋代政治决策方式与官员行为解析
- 前言
- 宋代政事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
- 曾尚书喜理性之学,提举淮西学事
- 韩献肃公再相,弟黄门公在翰苑当制
- 辅臣监司客位下马制度
- 诸使者守此制甚谨
- 曾丞相子宣拜相时,其弟子开为翰林学士当制
- 欧阳文忠公删润《新唐书》
- 王銍云建请诏欧阳文忠公别加删润以一之
- 公固辞,独请各出名
- 刘羲仲纠缪五代史
- 摘欧阳公《五代史》之讹误为纠缪
- 东坡曰:「往岁欧阳公著此书初成」
- 北宋时期政治决策
- 熙宁初,议贡举北郊犹如此
- 后厌其多异同,不复讲
- 宋朝官员出行与待遇规定
- 京城士大夫自宰臣至百执事皆乘马出入
- 司马温公居相位,以病不能骑
- 北宋特恩政策
- 建炎初,驻跸扬州,以通衢皆砖甃霜滑不可以乘马
- 特诏百官悉用肩舆出入
- 结论
- 宋朝政事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
- 辅臣监司客位下马制度
- 注释
- 赏析
- 宋政府重视集体智慧与民意表达
- 北宋时期政治决策的复杂性
- 宋朝官职与出行待遇规定的演变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