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

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明月不再盛,玉斧亦何为。

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凭谁斫却,里面桂影数千枝。忆在无怀天上,仍向有虞宫殿,看月到陈隋。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

水调歌头,东坡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本于太白问月云:「青天有月来几时?」太白云「今人不见古时月,本于抱朴子云:今月不及古月之郎。抱朴子所言,非绮语也。深思而得之,诚有此理。嘉定元年中秋日,因赋水调,其夜无月。

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君看少年眸子,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明月不再盛,玉斧亦何为?

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凭谁斫却,里面桂影数千枝。忆在无怀天上,仍向有虞宫殿,看月到陈隋。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

译文

这首词是苏轼在嘉定元年的中秋之夜所作,当时他因为天气原因未能见到月亮。词中提到了李白、陶渊明和李贺等人对月亮的不同看法和感受。通过对比古今人的月亮观,苏轼表达了自己对月亮的深刻感悟。其中“明月不再盛”一句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词中还提到了李白、陶渊明、李贺等人对月亮的看法和感受。通过对这些人的引用,苏轼展现了他对古人诗词的熟悉程度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词中还涉及了历史人物和地点,如无怀、有虞、陈隋等,这些都为整首词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赏析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千古绝唱。词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历史和自然的深层次思考。通过对古人诗词的引用和借鉴,词人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此外,词中的哲理性思考也使得这首词具有了很高的思想价值。

关键词解释

  • 明月几时有:指中秋节夜晚天空中明亮的月光。
  • 把酒问青天:端起酒杯,向天空提问,表达对自然和宇宙的探索与求知欲望。
  • 青天有月来几时:李白诗句,表达了月亮从古至今都在天空中存在的观点。
  • 皎洁胜今时:形容月亮的美丽,胜过现在看到的月亮。
  • 玉斧何为:比喻时间无情,日月更替,岁月流转。
  • 明月不再盛:感叹月亮的美好已经不复存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无怀、有虞、陈隋:这些历史人物和朝代,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 千古没成亏:意味着月亮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将来都会圆满,强调了时间的永恒性和月亮的不灭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