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重九共登高。
逼烟霄。
见秋毫。
云涌群山,山外海翻涛。
回首中原何处是,天似幕,碧周遭。
茱萸蕊绽菊方苞。
左倾醪。
右持螯。
莫把闲愁,空使寸心劳。
会取八荒皆我室,随节物,且游遨。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季:排行次弟。
客中:在外地为官时。重九: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共登高:一起登山。
逼烟霄:逼近云霄。
见秋毫:看到秋天的鸟毛。
群山:多座山。
海翻涛:大海翻起浪花。
回头:环顾四周。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北宋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天似幕:天空如同帷幕。
碧周遭:四周是绿色。
茱萸蕊绽菊方苞:茱萸和菊花的花蕾已经开放。
左倾醪(liáo):左手举着酒壶。
右持螯:右手拿着螃蟹。
八荒:四面八方。
室:住所。
随节物:随着四季的变化。
赏析:
《江城子·其二 九日与诸友登高》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于公元1957年9月21日在徐州任太守时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重阳时节,作者与朋友相携登高的情景。上阕写登高的壮景;下阕写登高的豪兴。全词以“九日”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高度关切,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一展宏图的壮志豪情。
上阕开头两句:“客中重九共登高。”这四句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做官的时候,今年又逢重阳佳节,就与各位朋友一起来到山上登高望远。这里的“客”,是指外地为官的官员。“重九”,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重阳节”。在这一天,许多地方都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是传统的节日之一。“共登高”,说明作者与朋友们一同来到山上,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他们可能是为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也可能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
接下来两句:“逼烟霄,见秋毫。”这几句的意思是:站在山顶上,可以远远地看见云海翻腾,仿佛整个天空都在脚下展开。这里的“烟霄”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天空,形容山峰之高;“秋毫”则是指秋季鸟羽的细毛,这里用作比喻秋天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山峰和秋景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
接着三句:“云涌群山,山外海翻涛。”这几句的意思是:只见远处的群山之间,云雾涌动,仿佛整个海洋都翻腾起来。这些句子进一步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时的壮观景象,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两句:“回首中原何处是?天似幕,碧周遭。”这几句的意思是:环顾四周,中原地区的大地在哪里呢?天空仿佛一块巨大的帷幕,四周被绿色的树木和草地包围着。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下阕开头两句:“茱萸蕊绽菊方苞。”这两句的意思是:在茱萸和菊花的花蕾已经开放的季节里,我们举起酒杯,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美景。这两句描述了重阳节时的场景,以及人们在节日里所做的事情。
然后两句:“左倾醪,右持螯。”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拿着蟹钳。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作者在节日里的快乐心情。在这里,“左倾醪”指的是左手拿着酒杯,而“右持螯”则是右手拿着蟹钳的意思。螯,就是螃蟹钳子的一部分。
接下来的两句:“莫把闲愁,空使寸心劳。”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因为那些无聊的忧愁而浪费了自己的心力。这两句通过对“闲愁”的否定,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强调了要珍惜眼前的快乐时光。
最后一句:“会取八荒皆我室,随节物,且游遨。”这一句的意思是:总有一天,我会征服四方的土地,成为自己的家园。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八荒”指的是四面八方;“室”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家园或领地;“游遨”则表示自由自在地游玩。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也体现了他在重阳节那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