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江上打头风。
吼层空。
卷飞蓬。
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
早是客情多感慨,烟漠漠,雨蒙蒙。
梁溪只在太湖东。
长儿童。
学庞翁。
谁信家书,三月不曾通。
见说浙河金鼓震,何日到,羡归鸿。

诗句原文:

春来江上打头风。吼层空。卷飞蓬。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早是客情多感慨,烟漠漠,雨蒙蒙。

注释解释:

  • 春来江上:春天来临之际的江面上。
  • 打头风:形容天气恶劣,如狂风一般。
  • 吼层空:声音巨大,仿佛直冲云霄。
  • 卷飞蓬:像被风吹散的草一样四处飘散。
  • 多少云涛:形容波浪众多,如同翻滚的云海。
  • 雪浪暮江中:傍晚时分的江面波涛汹涌,如同白色的浪花。
  • 早是客情:因为在外为客,自然多了几分感慨。
  • 烟漠漠:烟雾弥漫,看不清前方。
  • 雨濛濛:雨水模糊了视线。

译文:
春天来临之际,江上的天气变得极为恶劣,如同打头风般猛烈。江面上,飞蓬似的草木被风卷起四处散落。那滚滚的云和浪涛在黄昏的江水中翻涌,给人一种壮观而压抑的感觉。这种恶劣的气候让我更加体会到作为客人在外的情感,那种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变得更加深刻。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是否安好,以及他们是否也像我一样在这风雨交加的江面上,期待着远方的归人。同时,我也感到深深的忧虑,因为我无法收到家中的消息。

赏析:
这首《江城子》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春天景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首句“春来江上打头风”,就设定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感——春风虽暖,但江上却有猛烈的风雨。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为下文的思乡情绪埋下伏笔。接下来的“吼层空”和“卷飞蓬”,形象地描绘了风力之大以及自然界的动态美。而“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景象,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也加深了情感的层次。

诗中的“早是客情多感慨”一句,反映了李纲身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他不仅要面对自然的恶劣,还要承受心灵的折磨。而“烟漠漠,雨濛濛”两句则将这种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一种迷茫和无助。最后,“谁信家书,三月不曾通”则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渴望和对家人消息的渴望。这种迫切的心情在结尾处得到了回应——“见说浙河金鼓震,何日到,羡归鸿”。虽然只是听闻浙河(今浙江杭州一带)有战事发生,但诗人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回家,希望看到归来的鸿雁。

《江城子·池阳泛舟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李纲作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在国家动荡时期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家庭、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