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席贤王宠,官分右掖司。
文华天所赋,政事吏为师。
始见良言进,俄惊哲士萎。
平生公辅业,所赖圣明知。
【注释】
- 钱起居:指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 二首其一:这是第一首的诗,共分二首;“其二”是第二首。
- 地席: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 贤王:指唐太宗李世民。
- 右掖司:指秘书省。
- 文华:文采华美。
- 天所赋:上天赋予的才能。
- 政事:指政务。
- 吏:指官吏。
- 始见:初见时。
- 良言:正直的言论。
- 哲士:有才学的人。
- 萎:衰败,死亡。
- 平生公辅业:指平生从事的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职务。
- 所赖圣明知:意思是说,全靠皇上明察。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秋天。当时诗人任左拾遗,在朝廷中与权臣杨国忠不和,因而受到贬谪。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被贬为太子詹事途中,途经故都长安时所作。诗中对玄宗的英明和大臣们的昏庸作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全诗结构谨严,层次清楚。
第一联“地席贤王宠,官分右掖司”,是写诗人受宠遇、居要职,这从他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等诗中可以知道。
第二联“文华天所赋,政事吏为师”,是写诗人以天授之才来处理国家大事,以官吏为师来学习政治经验。这里既肯定了诗人的才能,也表明了他的谦虚态度。
第三联“始见良言进,俄惊哲士萎。”是说自己初到朝廷时见到许多正直的言论,而不久就听到很多有才学的人的死亡的消息。这是诗人对当时朝廷中奸邪当道,正直之士纷纷凋零的悲愤之语。
最后一句“平生公辅业,所赖圣明知”是说诗人一生致力于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职务,全靠皇上的明察。这既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皇帝的期望。
可见其内容十分丰富。它既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又有对奸佞当道的不满;既有对自己遭遇不幸的感叹,又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