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仙师父妙谈论。说透无为清净门。舌上甘津味得吞。
溉精魂。阴里阳生万劫行。
【注释】
风仙:道士名。妙谈:深奥的谈论。无为清净门:道家所说的“清静无为”,是说不偏于物,不染于物。舌上甘津味得吞:佛家语,指佛性。溉:灌溉、滋养。精魂:精神与形体。阴里阳生:道教语,指阴阳二气交合,化生万物。万劫行:万世不绝。
【赏析】
《忆王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的作品。这首诗在形式上与他的《忆江南》相同。诗中以道士风仙的谈话为线索,从其对佛教的“无为清净”的理解谈起,然后谈到佛家语中的“舌上甘津味得吞”,再进而谈到道家的“阴里阳生”。最后又引到佛家语中的“万劫行”,意指佛教的思想能流传万古。全诗以问答形式写成,结构紧凑,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风仙师父妙谈论,说透无为清净门”。这里以风仙师父为主人公,说他妙论佛道两家的“无为清净”。风仙师父,即白居易自号的“香山居士”,“香山”也是他的别称。他是一位有深厚佛学修养的学者。“妙谈论”,指他谈吐不凡,学识渊博。“说透无为清净门”,是指他在谈笑风生之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清静无为”等道理。这里的“无为”,是指顺应自然,不妄作为,不强人为;“清净”,是指心境纯洁,不被外物所污染。这些道理,正是佛家所强调的。
“舌上甘津味得吞。”这是从佛家语中引用来的。佛家认为,人的舌头上有甘露的味道,能够吞下,这是佛性的一种表现。佛性是指人与佛相通的一种本性或本质。佛家的修行就是要修得这种佛性。佛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舌上甜津味得吞。”意思是说,佛性就像口中的甜津味道一样,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只要能够体会到它,就能够真正领会佛法的道理。这里借用佛家语,来说明自己对佛理的认识和体会。“舌上甘津味得吞”,是说佛性就在自己的内心之中,只有通过内心的体验才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
“溉精魂。阴里阳生万劫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要灌溉精神之魂,才能使阴阳二气相交,化生万物。“溉精魂”是指涵养精神之魂,使其得到滋养和升华。“阴里阳生万劫行”是指阴阳二气交合化生万物,这种生生不息的过程是永恒的、无穷的。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理解,他认为生命是无穷无尽的,只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内心,就能够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风仙师父的谈话进行叙述,展示了作者对于佛道两家思想的理解和认识。作者认为,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有其独特的道理和境界。佛家的“无为清净”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境界,道家的“清静无为”也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境界。这两种境界都是人生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