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常静常清,方可论元初。
性烛频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喘息气声粗。昼夜绵绵,端的好功夫。
南柯子·赠众道友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常静常清,方可论元初。性烛频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喘息气声粗。昼夜绵绵,端的好功夫。
注释:
- 心地: 心灵、精神。
- 频频扫: 经常清扫。
- 尘情: 世俗之情。
- 莫教坑堑陷: 不要让自己陷入困境或错误的观念中。
- 毗卢: 梵文音译,意为“清净”。
- 常静常清: 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洁。
- 元初: 佛教中的本源、根本状态。
- 性烛: 本性的光明。
- 曹溪: 禅宗寺院名。
- 曹溪任吸呼: 任由自己吸气和呼气。
- 昼夜绵绵: 形容持续不断地修行。
- 端的: 确实、真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给众道友的偈语,旨在教导他们如何修行以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宁静。诗中的关键词“心地”、“尘情”和“毗卢”等,都是禅宗常用的词汇,用以表达修行者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佛法真谛的追求。
首句“心地频频扫”,表达了修行者需要经常清扫内心杂念,去除世俗之累。第二句“尘情细细除”,进一步强调了清除心灵尘埃的重要性。第三句“莫教坑堑陷毗卢”,提醒修行者不要被外界纷扰所困,要坚守佛法的根本原则。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通过比喻和描述,进一步阐释了“常静常清”的境界。他提到了“性烛”和“曹溪”,这两个词分别代表着内心的光明和修行的方法。诗人认为,修行者应该像点燃性烛一样,不断挖掘和照亮自己内心的智慧之光。同时,他提倡在曹溪这个地方自由呼吸,不受任何束缚,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解放。
最后两句,诗人总结了修行的真谛:“昼夜绵绵,端的好功夫。”这两句话表达了修行者应该有持续不断的努力,不分昼夜地去追求心灵的纯净和平静。这种修行方式是一种真正的功夫,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修炼。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修行者的心境和境界。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修行理念,鼓励修行者不断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