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爇起唱行香。真乐真闲兴味长。便觉眉头无利锁,何愁身上有名缰。
昔年曾作肥家子,今日还为出舍郎。到此逍遥常自在,哩凌哩啰又何妨。
【注释】
瑞鹧鸪:一种鸟,叫声象“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声调。
爇(ruǎn 燃):点燃。
利锁:名利的枷锁。
出舍郎:出家为僧或道士的人。
哩凌哩啰:形容声音洪亮。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鹧鸪鸟自喻。诗人以“心香”起兴,用鹧鸪的鸣叫声,象征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境界。
首句中的“唱”字,是全篇的纲目,贯串全诗,突出了鹧鸪鸟的歌唱特性。次句紧承首句,描绘了鹧鸪鸣叫时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其“真乐”和“真闲”。这里的“真乐”“真闲”,是指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三、四两句进一步写诗人的心境。“便觉眉头无利锁”,意思是说,自从摆脱了名利的束缚之后,连自己也觉得轻松多了,不再被世俗的名利所困扰了;“何愁身上有名缰”,意思是现在没有名利缠身之苦,自然也就无忧无虑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五、六两句是对诗人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昔年曾作肥家子,今日还为出舍郎。”这句中的“肥家子”,指从前的自己,曾经过着富裕安逸的生活;“出舍郎”,则是现在的自己,已经远离了世俗的纷扰,成为一位僧人或者道士。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况,表达出了他对于生活态度的改变和心灵的升华。
最后两句诗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逍遥自在之情。“到此逍遥常自在”,“到”字既表示了地点,也暗含了时间,指的是诗人身处的环境;“逍遥”则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和志趣;“哩凌哩啰又何妨”,则是诗人在享受这种逍遥自在之时,依然能够保持着一种豁达开朗的心态。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鹧鸪鸟的描绘,传达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远离尘世喧嚣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人生的看法——那就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