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云封却駞冈路,有谁访、溪梅去。梦里疏香风暗度,觉来谁见,一窗凉月,瘦影无寻处。
明朝画笔江天莫,定向渔蓑得奇句。试问帘前深几许,儿童笑道,黄昏时候,犹是亷纎雨。
青玉案·冻云封却驼冈路
梦里疏香风暗度,觉来谁见一窗凉月,瘦影何处
明朝画笔江天暮,定向渔蓑得奇句。试问帘前深几许?儿童笑道,黄昏时候犹是廉纤雨。赏析:这首词以淡写远寄情于景,将作者的孤寂与惆怅巧妙地融入自然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怀念之情。
冻云封却駞冈路,有谁访、溪梅去。梦里疏香风暗度,觉来谁见,一窗凉月,瘦影无寻处。
明朝画笔江天莫,定向渔蓑得奇句。试问帘前深几许,儿童笑道,黄昏时候,犹是亷纎雨。
青玉案·冻云封却驼冈路
梦里疏香风暗度,觉来谁见一窗凉月,瘦影何处
明朝画笔江天暮,定向渔蓑得奇句。试问帘前深几许?儿童笑道,黄昏时候犹是廉纤雨。赏析:这首词以淡写远寄情于景,将作者的孤寂与惆怅巧妙地融入自然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怀念之情。
晴昼摇凉光,长空澹虚碧。 燕鸿亦何为,老翅南又北。 衰柳堕残叶,庭户觉岑寂。 幽人诵佛书,清香萦几席。 西方病维摩,东皋醉王绩。 俱到忘言地,佳处略相敌。 小斋蜗角许,夜卧膝仍屈。 能以道眼观,宽大犹四极。 有书贮实腹,无事梗虚臆。 谢绝声利徒,尚友古遗直。 【注释】 自适:自我满足。 晴昼:晴朗的白天。 长空:天空。 澹:淡薄貌;淡素貌。碧:青色。 燕鸿:大雁。这里借指远游的旅人。 老翅
夏晚登楼 登上高楼,傍晚时分,暑气与凉风相互较量。突然,一阵清风扑面而来,令我心旷神怡。抬头望去,只见天空湛蓝,云彩洁白如玉,仿佛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远处的江水波平如镜,映照着两三座青翠的山峦,景色十分迷人。 译文: 登上高楼,夕阳西下,暑气和清凉的风在争夺着人们的舒适。突然,一阵清风拂来,令人心旷神怡。抬眼望去,天空湛蓝,白云洁白,如同碧绿的小山倒映在水中。远方的江水平静如镜
送王生西游 紫陉仙人今渊云,骑风御气七尺身。 丈夫耻与哙等伍,故作野鹤昂鸡群。 往年书剑游梁日,咳唾中间满珠璧。 温子徒劳手八叉,苏老犹迷日五色。 慨然拂袖游嵩阳,西南陌上书传香。 仲宣堂堂舍我去,举杯却愁愁更长。 去程相近黄花节,三十六峰如玉列。 龙门枫叶堕红绡,洛浦芦花舞晴雪。 勋名细事犹秋毫,政可痛饮读离骚。 天津月照紫绮裘,缑岭风吹青玉箫。 我无羽翼随君起,浩歌相送秋光里。
华亭 世尊遗法本忘言,教外别传意已圆。 只履携将葱岭去,不妨来上月明船。 注释翻译: - 世尊遗法本忘言,教外别传意已圆。 - 译文:世尊传授的教义,无需言明,已经圆满。 - 解析:这里的“忘言”意味着超越言语,直接通过心灵交流。禅宗强调非言语的交流方式,认为真正的理解不在于语言的描述,而在于内心的体悟。 - 只履携将葱岭去,不妨来上月明船。 - 译文:带着这双仅能行走的鞋子,前往葱岭之巅
孟津休道浊于泾,若遇承平也敢清。 河朔几时桑柘底,只谈王道不谈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和平时期的理想愿景的向往。诗的首句“孟津休道浊于泾”,意指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人们应保持清醒和冷静,不随波逐流。第二句“若遇承平也敢清”,则是说在国家安定、人民和谐的时候,更应坚守正义,勇于揭露和批评不良现象。第三句“河朔几时桑柘底”,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盛世的期盼
留侯 辟谷轻身慕赤松,不知谁举傅春宫。 君方避溺犹居水,忍使馀波及四翁。 翻译: 留侯 通过修行辟谷和轻身术,追求如赤松子般的长生不老,却不知道是谁将他引入了修炼之路。 君方避溺犹居水,忍使馀波及四翁。 你正在躲避危险就像在水中一样,却不忍心让灾难的余波影响到其他人。 注释: 1. 留侯 - 指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 2. 辟谷轻身慕赤松 - 指张良通过辟谷和轻身术追求长生不老。 3.
对镜二首其一 镜中色相类吾深,吾面终难镜里寻。 明月印空空受月,是他空月本无心。 注释说明: - 《对镜二首·其一》是宋朝诗人密璹的作品。 - “我”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与真实的“我”有很深的隔阂。 - “明月”象征着真实和虚无。 - 这首诗以镜子为隐喻,探讨了真实与虚幻的关系。 - 诗中的“明月印空空受月,是他空月本无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 最后一句“照见大千真法体
【注释】 马伏波:指东汉名将马援。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东汉初年任交趾太守,在交趾建立学校以招纳人才,后因事被召回长安,死于狱中。 可叹迂疏一老翁:感叹自己是个见识浅薄、不通达人情世故的老者。 岂堪床下拜梁松:哪里能忍受屈身于梁松之下。梁松是汉末权臣,依附宦官曹节和单超,为魏晋之间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明珠薏苡(yǐ yǐ)犹难辨:明珠与薏苡(一种野菜)很难区分。 万里争教论杜龙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过胥相墓”逐句释义。首先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抓住关键词语,如“亭亭”“华表”“始见”“征西宰相”“夷山高处望中原”等,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译文:高高的华表映照着华丽的大门,才看出征西的宰相身份尊贵。下马读碑的人却认不出是谁,只看到一座座山峰在远处高高地矗立着。 注释:胥相:指汉丞相萧何。 赏析:此为诗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秋游长安时所作
【注释】 枕上:睡在床上。羯鼓打凉州:指琵琶弹奏《凉州》曲。凉州,古地名,这里指琵琶曲调。芭蕉细雨秋:形容夜静时细雨淅沥如芭蕉叶声。庭际玉簪开几许:庭院里,像玉簪花一样的花朵开放了几朵。小窗特地莫香幽:小窗外特别没有香气的幽静。 【赏析一】 这首词是写听雨情景的。作者在雨中醒来,听到屋外传来了琵琶的清越之声,便凭窗而卧,凝神倾听。这雨声仿佛是来自西域的“凉州”,又似芭蕉叶声,绵绵不断
青玉案 春雨闲居 为山且辟山间路。 屈曲欲迷来去。 构个小桥横水渡。 画楼长榭,草堂蓬户。 安顿闲游处。 栽花种竹忘朝暮。 兴到疾书无题句。 不问人评可曾许。 空庭双鹤,一天风雾。 点点迎春雨。 注释: 1. 为山且辟山间路:为了登山而开辟一条山间小路。 2. 屈曲欲迷来去:小径弯弯曲曲,似乎使人迷失方向。 3. 构个小桥横水渡:建造一座小桥跨越水面。 4. 画楼长榭,草堂蓬户:画楼、长亭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王蒲衣《无题百咏》中的“青玉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首句“琳琅大道风流在”,描绘了琳琅满目的大道上,风流人物如云。这句诗用“琳琅”来形容道路两旁的繁华景象,用“风流在”来表达这些人物都充满了才华和魅力。这里也暗喻了王蒲衣的才华与风采。 第二句“苦春思、如烟海”,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如同烟海般浩渺
【译文】 五月五日,我赠送给邑令杨公一件端午节的礼品。 午时风喜,兰汤沐浴。 斗百草、艾人矗。 角黍包金人百福。 符画钗头,扇颁内府,家家养鸲鹆。 浮碧枕于湖一曲。 彩舟竞渡人如蔟。 人民坐在华胥国,百子安榴,照眼欲明,好取多男祝。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 五日赠邑令杨公:指端午。 午风喜并兰汤浴:用《楚辞·招魂》“灵连蜷兮既留,华藻纷其无端兮,春申道之舒一些。首句”意译为:在端午这一天
青玉案·五日赠王令公浮碧山前衙退了。 古县里、槐根老。 把酒读书常到卯。 觞泛菖蒲,彩缠筒粽,五花来竞巧。 石榴花下宜男草。 兰汤沐处占城稻。 一片冰壶名誉早。 笑指灵符,老农愿作,酣歌太平老。 注释: 1. 浮碧山:一座山的名字。 2. 衙退了:衙役已经离开。 3. 古县里:古老的县城。 4. 槐根老:槐树下的老树。 5. 把酒读书:拿着酒杯读书。 6. 把酒读书常到卯(mǎo)
这首诗是苏轼的《青玉案·送休园归里》。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多年望断杭州路。 多年:指很长时间,表示时间的长久。望断:形容盼望之情至深至切,以至于连希望都变得渺茫了。 杭州路:指杭州的街巷、道路,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曾经在杭州居住的地方。 忽买棹,长江去。 突然决定购买船只,准备乘船远行。 棹:古代划船用的桨,这里指划船。 江水滔天阔无数。 江水:指长江的水。滔天:形容江水波涛汹涌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青玉案 - 描述场景和氛围 解释: “青玉案”是一种古代的器物,通常用于摆放食物或餐具。在此处,它可能象征着一个安静而优雅的用餐或休息环境。此词描绘了一种宁静、舒适的环境,为下文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 第二句:暗飘玉笛高楼暮 - 描述孤独和思乡之情 解释: 这句中的“玉笛”是古乐器名,常用来象征音乐。这里的“暗飘”表达了音乐声的隐约与不张扬
青玉案 仙踪渺渺知何处,只楼台,空千古。 指点江天天外路,苍茫樊口,迷离云杜,极目哀鸿去。 春阴漠漠层阑护,过客谁能更题句? 好景一时都领取,烟生渔港,月沉沙渚,鹦鹉洲边雨。 注释: 1. 青玉案:词牌名,又名“百宜乐”、“忆秦娥”。 2. 仙踪渺渺知何处:仙踪(神话中仙人的踪迹)渺渺(形容遥远、不可捉摸),不知何处(指神仙的所在)。 3. 只楼台,空千古:只有楼台,空寂了无数年。 4.
诗句:天南人向天南去,说万里、经吴楚。 译文:南方的人正在向南飞翔,他们要经过万里之遥、穿越吴越之地。 注释:“天南”代指南方,“天南人”指南方之人或南行之人。“说万里”表示要经历漫长的旅程。“经吴楚”指的是途径吴地和楚国一带,即从南方的吴地(今江苏苏州)到楚国(今湖北荆州)。 赏析: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南方人即将踏上漫长而遥远的旅途,他们要跨越广阔的地域,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到达目的地
【诗句释义】 1. 青门:指青州城门,这里泛指北方。 2. 英雄住:指豪杰或英雄人物居住的地方。 3. 我行:我之行程。 4. 何许:何处。 5. 半壁漏天:形容天气阴沉,天空中只有很少的阳光透进来。 6. 夔门剑阁:指四川的夔州和剑门关,都是著名的山险要隘。 7. 东吴西楚:指长江下游的东吴和长江上游的西楚,即今天的上海和南京一带。 8. 关心处:指那些值得关心的地方。 9. 前朝几点消寒雨
诗句释义: 1. 斜阳收向墙西去:形容夕阳西下,天色渐暗。 2. 早爇着、芳兰炷:点燃了香炉中的香火。 3. 待欲题诗浑别绪:想要写诗,但心中却有难以言说的忧愁和思绪。 4. 灯前闲坐,花前闲忆:在灯光昏暗的环境下悠闲地坐着,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5. 总是凄清趣:总是充满了凄凉和寂寞的氛围。 6. 倦虫宿鸟交加语:形容鸟儿和虫子在黄昏时分相互交流。 7. 秋都在、层檐树
诗句释义: 1. 几番风雨西城陌。 2. 不见海棠红、梨花白。 3. 底事胜赏匆匆,政自天付酒肠窄。 4. 更笑老东君、人间客。 5.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 6. 望中倚阑人、如曽识。 7.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 8. 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译文: 经历了几番风雨的西城小径, 却再也看不见那鲜艳的海棠和洁白的梨花。 为何要急于欣赏,难道是命运注定我的酒量变窄?
诗句释义: 1. 襄阳古道㶚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 “襄阳古道㶚陵桥”:指的是襄阳的古道上的㶚陵桥,这是地理位置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地点的景仰和喜爱。 - “诗兴与秋高”:秋天是文人墨客抒发感慨、创作诗歌的时期,这里的“诗兴”指诗人的诗意盎然,与秋天的氛围相得益彰。 -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形容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解析】 1.“杨柳风前白板扉”一句中,“杨柳”是诗题《渔父词》中提及的意象,此处借指诗人自己或者他所处的环境、心境。"白板扉"指的是白色的板门,象征简朴、清贫的生活状态。 2.“锦鳞肥,渔笛闲拈月下吹”一句中,“锦鳞肥”描绘出鱼儿肥硕的样子,而“渔笛闲拈月下吹”则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吹奏着渔歌的悠闲生活。 3.“钓得鱼来卧㸔书”,这句诗中,“㸔书”可能是指钓鱼用的竹竿,也可能是指书籍
秦楼月·寒仍暑 寒仍暑,春来秋去无今古。 无今古,梁䑓风月,汴堤烟雨。 水涵天影秋如许,夕阳低处征帆举。 征帆举,一行惊雁,数声柔橹。 注释: - 寒仍暑:指季节交替之时,天气依旧寒冷。 - 春来秋去无今古:形容时间的流转,春天和秋天的更迭就像今天和古代的区别一样。 - 梁䑓风月:指的是梁上的风铃和月光。 - 汴堤烟雨:汴河上的堤坝被烟雾和雨水笼罩,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水涵天影秋如许
【诗句解释】 - 壮岁耽书,黄卷青灯,留连寸阴。 - “壮岁耽书”:在年轻时就沉迷于书籍。 - “黄卷青灯”:黄色的书卷和青色的灯光,常用来象征读书人的书房。 - “留连寸阴”:长时间地停留、沉浸在其中。 - 到中年赢得,清贫更甚;苍颜明镜,白发轻簪。 - “到中年”:到达中年阶段。 - “赢得”:获得或得到。 - “清贫更甚”:与年轻时相比,现在的贫穷状况更加严重。 - “苍颜明镜
《西江月·一百八般佛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词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注释 - 一百八般佛事:指佛教中常见的百八种仪式活动,如斋戒、祈福、念经等。 - 二十四考中书:指科举考试中的四书五经考核。 - 山林朝市等区区:指在山林隐居和在朝为官之间的差别。 - 著甚来由自苦:指因为追求名利而陷入痛苦之中。 - 过寺谈些般若(般若):在寺庙里谈论一些佛教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