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宅溪南远市喧,一经教子守田园。
邵平未老瓜先熟,靖节能闲菊自存。
无白丁来多酿酒,放青山入别开门。
朝衣曾侍天香满,得似荷衣带露痕。
【解析】
本诗前四句是说卜居在溪南,远离喧嚣的市井,只教子读经守田园。后四句是说:邵平虽老,瓜却先熟,靖节虽贫,菊却自存。无白丁来多酿酒,放青山入别开门。朝衣曾侍天香满,得似荷衣带露痕。
【答案】
译文:卜居在溪南,远离喧嚣的市井,只教子读经守田园。邵平未老瓜已熟,靖节虽贫菊犹存。无白丁来
多酿酒,放青山入别开门。朝衣曾侍天香满,得似荷衣带露痕。
赏析:首联写卜居之选。“卜宅”二句,言卜宅于溪南,远离喧哗的市井;“一经教子”三句,言教子读书守田
园。此两句以“卜宅溪南”总领全诗。“卜宅”二句,点明卜居之所。诗人所居之地,当为一幽雅之处,远离喧嚣的
市井,环境清幽,宜于读书,故有“一经教子”一句。此处“一”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也表现出他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亦表明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颔联写卜居生活。“邵平未老瓜先熟”二句,用典。邵平,西汉淮南王刘长之子,因谋反被削去王位后,徙
蜀地成都,在邛竹杖上作《客中歌》以自慰:“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此处用“邵平
未老瓜先熟”比喻隐居之人虽未老而事业有成,生活富足。“靖节”,即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诗人。此处用
“靖节”比喻自己虽贫困而精神富有,生活自在,不汲汲于富贵利禄,不慕荣华显贵。《晋书•隐逸传》云:“靖节
尝好酒,家贫不能常得。人或给靖节酒,造请难期相见,必苦求到底,乃得饮,醉便眠。”此处用“靖节”三字,既表
扬其高洁自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魅力,又表现其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颈联写隐居生活。“无白丁来多酿
酒”,意思是没有俗人前来饮酒作乐。“白丁”,指平民百姓,泛指没有地位的人;此处借指那些庸俗浅薄、缺乏才德的世俗
之人。“多酿”,数量词,多的意思。“无白丁来多酿酒”,意思是没有俗人前来饮酒作乐。这两句写隐居生活清静、闲适。
尾联写隐居生活情趣盎然。“放青山入别开门”,意思是将青山引入山门之外,与世隔绝。“放”,使动用法,让
……出去。“别”,分开、隔离。“开门”,动词,开启门闩。“放青山入别开门”的意思是说将青山引入山门之外,以
与世隔绝。“朝衣”,指官服、朝服。“天香”,指皇帝赐给的香囊。“荷衣”,即荷叶制成的衣服,这里代指荷叶。“得
似荷衣带露痕”意思是说像荷叶上的露水一样晶莹透亮。这两句写诗人的居处,既有山水之美,又有荷花之韵,生活
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