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城下草青青,眺远须登第几层。
白发山僧闲指点,斜阳古木是诸陵。
【注释】宝林:指宝林寺。应天塔:位于越王城下。第:台阶。诸陵:古时皇帝的坟墓多建在山中,所以称山陵为诸陵。
【赏析】这首诗是写登临越王城宝林寺应天塔所见景物,抒发感慨。首句写景:“越王城下草青青。”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登上宝林寺应天塔时看到的情景,越王城下的草地青翠欲滴,令人赏心悦目。次句点题:“眺远须登第几层。”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梁元帝萧绎曾说:“看古今兴亡,登高能赋诗。”诗人以“登高”来比喻“望远”,意思是说,要想看得更远、更清楚,那就必须登上最高的建筑去观赏。第三句写人:“白发山僧闲指点。”这里的“指点”二字,既表现了山僧的悠闲,也写出了山僧的博学与睿智,他指着斜阳照耀下的古木,指点着诸陵,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历史的沧桑。末句写景:“斜阳古木是诸陵。”诗人把夕阳映照在斜阳古木上的景象与诸陵联系起来,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明。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