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闻箫白玉台,一曲未终丹凤来。金濑空明秋水浅,妙音久不闻蓬莱。
吴下老伶燕中回,能以北腔歌落梅。红尘筝笛耳一洗,便觉箜篌愤抑琵琶哀。
朱方臞仙古音律,宫长羽短随剪裁。小春梅柳参差开,肯待羯鼓花奴催。
我辈钟情忘尔汝,浊醪妙理惟酦醅。晚风吹寒夕阳下,有酒不饮令人咍。
今人青眼映山水,古人白骨生莓苔,不如相聚常衔杯。
呜呼五公七相安在哉,不如相聚常衔杯。
这首诗是唐代文人朱方的一首词,描绘了他与客人南徐唐正方、善歌吴伶以长箫和之的场景。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注释:
- 竹素山房小饮南徐唐正方善歌吴伶以长箫和之客以凤凰台上忆吹箫分韵予得台字(注释)
- 竹林里的书房里小酌几杯。南徐:地名,指南方的徐地。唐正方:人名。
- 善歌:擅长唱歌。吴伶:即吴地的乐师。长箫:一种管乐器,这里指的是用长箫伴奏。和之:配合着歌声。
- 客人:凤凰台上:凤凰台是古代的游乐场所,位于凤凰山上。
- 分韵:按韵脚分配诗歌内容。予得台字:我得到“台”字的韵脚。
- 少时闻箫白玉台,一曲未终丹凤来。(注释)
- 年少的时候听过箫声。白玉台:白玉装饰的台子,这里可能是指宴会的场所。
- 一曲未终丹凤来:一曲还没结束,就听到有凤凰从天上飞来。
- 金濑空明秋水浅,妙音久不闻蓬莱。(注释)
- 金色的沙滩清澈透明,秋天的水显得特别浅。
- 妙音:美妙的音乐或歌声。久不闻蓬莱: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蓬莱(传说中的仙山)的声音。
- 吴下老伶燕中回,能以北腔歌落梅。(注释)
- 江南的老乐师燕子回到燕京(今北京),能够用北方的声音唱起梅花(春天的植物)。
- 北腔:北方的曲调或者风格。
- 红尘筝笛耳一洗,便觉箜篌愤抑琵琶哀。(注释)
- 世俗的音乐让耳朵感到清净,仿佛听到了箜篌(一种古代弦乐器)发出的悲怆之声和琵琶的哀鸣。
- 朱方臞仙古音律,宫长羽短随剪裁。(注释)
- 朱方:地名,可能是作者家乡。臞仙:形容人清瘦如仙人。古音律:古老的音乐规律或旋律。
- 宫长羽短:宫和羽两种音调的比例关系,宫音较长,羽音较短。
- 随剪裁:随着裁剪的需要而变化,这里指根据不同的音乐需要调整音调长短。
- 小春梅柳参差开,肯待羯鼓花奴催。(注释)
- 初春时节梅花和柳树参差不齐地开放。
- 羯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羊皮制成,形似羯羊的蹄子。花奴:唐代诗人李白的别名,此处可能暗指李白。
- 催:催促,这里指用乐器演奏乐曲催促花开。
- 我辈钟情忘尔汝,浊醪妙理惟酦醅。(注释)
- 我们这些朋友之间相互倾心,忘记了彼此之间的差异。
- 浊醪:浑浊的酒。妙理:微妙的道理或情趣。
- 惟酦醅:只有酿造出美酒才算成功。
- 晚风吹寒夕阳下,有酒不饮令人咍。(注释)
- 傍晚时分,风冷带着寒冷的夕阳。
- 有酒不饮令人咍:如果有机会喝酒却不喝,真是让人发笑。
- 今人青眼映山水,古人白骨生莓苔,不如相聚常衔杯。(注释)
- 现代人的眼光只是被山水美景吸引,而古人则是将生死置之度外。
- 不如相聚常衔杯:不如经常聚在一起饮酒作乐。
- 呜呼五公七相安在哉,不如相聚常衔杯。(注释)
- 唉!五位公侯和七位宰相都到哪里去了呢?他们都已经不在了。
- 五公七相:泛指古代的高官显贵。安在哉:在哪里呢?
- 不如相聚常衔杯:与其怀念过去的人不如现在常常聚在一起饮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优美,体现了唐代文人的风雅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