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排闼如虬奔,后山拥壁如虎蹲。
三间茅屋白云里,一群野鹿青松根。
世上好山谁不喜,纱帽可能长隐几。
诗人见石犹下拜,况是孤高有如此。
终南捷径从渠行,少室素价元非轻。
呼童下山汲清泠,我欲洗耳听猿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爱山吟境图。诗人范譓卿以“爱山吟境”为题材,绘出了一幅清幽秀美、意境深远的山中图画。

前两句写远景,用排闼直入和如虎蹲壁两个比喻形容群山的气势。“排闼”指推开门直入内室或房中,此处用以形容群山高耸,势不可挡。“如虬奔”则是形容群山蜿蜒曲折,像蛟龙在奔腾,形象地描绘出群山的气势磅礴。“后山拥壁”则是形容群山环绕,如同猛虎盘踞,生动地刻画出群山的威武雄壮。

中间四句则通过描写茅屋、野鹿、清泠水和猿声等元素来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诗人选择三间茅屋作为居所,这象征着他追求的是一个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空间。茅屋周围,一群野鹿在青松根下觅食,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而“纱帽可能长隐几”则意味着诗人渴望远离尘嚣,过上隐居生活的愿望。

最后两句则是对前面景色的进一步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他希望在终南捷径上行走,少室素价元非轻。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看得很淡,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心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