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膏车,又去作、天涯羁客。明见得、水云深处,万花如雪。绿暗江城多洞府,红烧烛影翻双节。被晓风、吹散枕中春,檐间铁。
尘世事,无穷歇。吾最爱,沧浪说。恐灵均泽畔,只成孤洁。心事比量无少恶,前途何必论龟坼。倘祥金、陶铸遇良工,从区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回顾作品内容,再结合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手法特点来分析。
(1)
“明见得”意为“明显看得出”。此句写诗人对所乘的车子和马匹进行了精心的修饰打扮,准备去天涯作客了。“水云深处”指山水之间,暗喻自己身处险境。“万花如雪”形容景色之艳丽,暗喻自己的才学出众。“绿暗”与“红烧”,都是用颜色来描写景物,突出景色之美。“被晓风”意为被晨风拂过。“吹散枕中春”意指被晓风吹散了梦中的春天,暗喻前途渺茫。“檐间铁”,指檐头铁马,这里借指朝廷重臣或高官显贵。“尘世事”意为世间的名利。“无穷歇”意为没有止境,无法终了。“吾最爱”意为我最欣赏、喜爱。“沧浪说”意为《离骚》中有沧浪之志,此处借指屈原。“灵均泽畔”意为屈原曾经在汨罗江边投江自尽。“只成孤洁”意为只能保持清白之身,不受污秽。“心事比量无少恶”意为心事比较,没有多少是不好的。“前途何必论龟坼”意为不必担心前途会像龟裂那样不顺利。“倘祥金”即如果能够遇到好师傅,就像得到黄金一样珍贵。“陶铸遇良工”意为如果能够遇到善于陶冶铸造的人,就像得到了好的工匠。“从区别”意为跟那些不能辨别是非、区分善恶的人有所区别。据此分析可知,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离开京城去外地做官,一路上所见所闻所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
(2)
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首先,全篇采用直陈法,把诗人的感情和想法直接写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其次,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显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例如,“绿暗江城多洞府”,“多”字表明江城的绿树很多,“绿暗”说明树木的颜色很浓,“多洞府”表明有很多幽深的地方,这一句既写出了江城景色的美丽,又表明诗人要进入这些幽深的地方去做客的心境。“红烧烛影翻双节”,“双节”是指蜡烛两端的两个蜡芯,因为蜡烛燃烧时会不断地滴蜡,所以两头都能看到,这里用来象征诗人的仕途之路充满曲折和艰险。“檐间铁”,指朝廷重臣或高官显贵,这里暗指朝廷中的权贵小人。“恐灵均泽畔”,“灵均”是指屈原,这里指屈原曾投江自尽,而诗人却要去投江自尽,这是作者对屈原的崇敬之情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叹。最后,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前程的担忧。“倘祥金、陶铸遇良工,从区别”意为假如能够得到一个善于陶冶铸造的良师益友,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区别”意为区分,这里指能够分辨出哪些人是善人,哪些人是恶人。“倘祥金、陶铸遇良工”意为假如能得到一个善于陶冶铸造的良师益友。“从区别”意为能够分辨出哪些人是善人,哪些人是恶人。
【答案】
满江红
秣马膏车,又去作、天涯羁客。明见得、水云深处,万花如雪。绿暗江城多洞府,红烧烛影翻双节。被晓风、吹散枕中春,檐间铁。
尘世事,无穷歇。吾最爱,沧浪说。恐灵均泽畔,只成孤洁。心事比量无少恶,前途何必论龟坼。倘祥金、陶铸遇良工,从区别。
赏析: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兼有议论。词人在登程前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并表达了对前途的看法及态度;同时,还抒发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感。
上片开头四句写词人辞别京城,踏上征途的壮怀激烈情怀。他“秣马膏车”,为远行做好准备,表现出一种急迫的心情。接着写他即将远离家乡,步入江湖。“明见得”“万花如雪”,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词人虽已身居高位,仍不免有“天涯羁客”之慨。“绿暗江城多洞府”“红烧烛影翻双节”,通过色彩的对比,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词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感到前途渺茫。“被晓风”“檐间铁”,暗示着词人的心已经飘荡到了远方,不再受朝廷的控制了。
下片开头三句写词人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尘世事,无穷歇。”意思是说:世间的事情是没有尽头的。这一句是全词的中心句,它概括了词人一生的遭遇和感受。接着写词人最欣赏、最喜欢《离骚》,这是因为屈原曾在这里寄托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和悲愤激越的情感。《离骚》中有这样的句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灵均泽畔”指的是汨罗江畔,也就是屈原投江自尽的地方,这里暗指作者自己的遭遇。“只成孤洁”则表明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也只能保持着清白之身,不被世俗所污染。“心事比量无少恶”,“比量”是计较的意思,这里指衡量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前途何必论龟坼”,意思是说:不必去考虑前途会不会像龟裂那样不顺利。“倘祥金、陶铸遇良工”,这里的良工就是指善于陶冶铸造的人,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个好的师傅,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最后两句是对前面所写内容的总括和总结:“从区别”,意思是说能够分辨出谁是善人,谁是恶人。
整首词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词人的忧患意识和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