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
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
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
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种竹
介绍
《种竹》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创作于元和五年(810年)。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 作品概述
- 作者背景:元稹,字微之,唐朝著名文学家、官员,与白居易并称“元白”,是中唐时期文学革新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以内容深刻、形式新颖著称。
- 诗歌原文:这首诗的全文如下:“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新栽不自胜,密叶复丛攒。霜露有馀色,风烟无间关。所思在远道,良树亦甘颜。”
- 主题内容
- 象征手法:元稹通过描绘秋竹的成长,巧妙地用竹子的生长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和心境。诗句中的“新栽不自胜”表达了初学时的自我挣扎,而“密叶复丛攒”则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的努力与成就,最后“所思在远道,良树亦甘颜”则是希望朋友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
- 情感表达:诗中的竹子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元稹借此诗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对远方友人的美好祝愿。
- 艺术特色
- 比兴象征:元稹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比兴象征的手法,通过对秋竹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不仅在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也在内容上具有深厚的内涵。
- 语言风格:元稹的诗歌语言精炼,善于利用意象和典故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 历史影响
- 文化传承:元稹的这首《种竹》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作为文学作品被后人传颂,更是作为友谊的象征,被广泛引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教育价值:这首诗的教育价值在于其深刻的寓意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它教会人们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寄托情感,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以及如何珍视和回报他人的帮助。这些教诲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种竹》不仅是元稹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了古今读者的心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哲理与人际关系的宝贵启示。
注解
怜我直:一作「怜有直」。
相关推荐
种竹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 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 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 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 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 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 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 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 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 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 注释: - 昔公怜我直:昔日的公(可能指某人或某个组织)怜悯我的正直。 - 比之秋竹竿:将竹子比作秋天的竹竿。 - 秋来苦相忆
注释: 1. 种竹:指种植竹子。 2. 山居无力尘居俗:在山林中住着感到力不从心,生活在世俗生活中。 3. 有客劝予惟种竹:有客人劝说我只有种竹子了。 4. 种成贫家可骤富:种完竹子可以突然变得富有起来。 5. 翠色琅玕绕君屋:绿意盎然的竹子环绕着你的房子。 6. 清晨荷锄斸溪岸:早上拿着锄头挖掘溪岸。 7. 分得溪光入城绿:将溪水的光彩引入城中。 8. 暮年百事课功迟:到了晚年,做事情都晚了。
【注释】 种竹:种植竹子。南墙阴:指在南墙下种植。北响:向北生长的声音。苟非阳在北,竹性安可强:如果不是因为阳光照射的南方,竹子的生长习性怎能如此呢?乃知就阳意,草木皆有情:才明白了顺应阳光的意思,植物也是有情义的。园葵最柔弱:园中的向日葵最柔弱。倾心名:用倾慕之心而命名。 【赏析】 这首诗写种植竹子,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首联“种竹南墙阴,竹生皆北响。”诗人种下竹子后发现其北面生长得快
这是一首描述种竹乐趣的诗。下面是各句的解释: - 门前槐已长,庭内草自生。 门前的槐树已经长得很高了,庭园中的草也自己长了出来。 - 所欠园中竹,多种渠几茎。 我缺少的是院子里的竹子,多种植几根就好了。 - 此君真可爱,非独王猷情。 这竹子真的很可爱,不仅仅是王献之(字子敬)的情感。 - 有时吟咏暇,入园得闲行。 有时候在吟咏诗歌之余,我会悠闲地散步进入花园。 - 所幸笋萌出,次第阴可成。
种竹 种竹不必高,摇绿当我楹。 向来三家墅,无此笙箫声。 皇天有老眼,为閟十日晴。 护我萧萧碧,伟事邻翁惊。 同林偶落此,相向意甚平。 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 明年万夭矫,穿地听雷鸣。 但恨种竹人,南山合归耕。 佗时梦中路,留眼记所更。 苍云屯十里,不见陈留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种竹为主题,通过描写竹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二句“种竹不必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种竹 屏居倦幽独,出门无所适。 种竹满前庭,坐玩凌寒色。 森森密阴净,竦竦条干直。 晴日借景光,霜风时荡析。 自己来到这所房子住,三年三见岁月易。 小孙渐成童,长杨忆初植。 杂花也纷然,似欲娱阒寂。 世虑已忘久,何况头半白。 旧乡丧乱后,城郭满荆棘。 即使能北归,也不异作客。 独怀首丘念,未易忘日夕。 读书计诚谬,习静理何益。 万事鸟过空
种竹 近郊蕃竹树,手种满庭隅。 馀子不足数,此君何可无。 风来当一笑,雪压要相扶。 莫作封侯相,生来鄙木奴。 注释: 1. 近郊蕃竹树:靠近郊区的茂盛竹林。 2. 手种满庭隅:亲手种植在庭院的角落。 3. 馀子不足数:其他的孩子或年轻人不足以列举。"余子"指其他的小孩、年轻人。"不足数",意思是不多。 4. 此君何可无:这棵树为何不可缺少?"此君"指这棵竹子。 5. 风来当一笑:风吹过来时
注释: 去年今日常种竹,今年此日还添栽。 岂论传舍不吾有,但愿清阴遗后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客中作的。“种竹”,即种竹子。诗人去年种竹子,今天又种了竹子。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原来,种竹子可以供人乘凉、观赏之用,还可以使人得到精神享受。诗的前两句是说:去年这个时候我常常在旅馆里种植竹子,今年这个时节又在这里种上新竹子。诗人虽然身居客中,但是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思念
注释: 种竹子的时候,梅树的蒸气还绰绰有余,竹子醉了从古代就流传。 挖地种了几根竹竿,拉开帘子就像一片云彩在流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将梅竹、云雾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山水画卷。 首句“梅蒸方过有馀润”,形象地描绘了梅树的蒸气袅袅而上的景象,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颔联“竹醉由来自古云”,则进一步展现了竹子的魅力
【注】香苞:指梅花。 【赏析】 此诗以梅喻人。首二句写梅树,写梅枝,写梅影,笔触清新,画面生动。“香苞吹尽翠成围”是说:梅树枝上已落尽了梅花,只剩下一片青翠的叶子。“墙角萧萧一径微”是说:梅花虽然落尽,但梅花树下有一条小径,小径两旁长着一些竹子。竹影婆娑,随风摇曳,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已喜轩窗无俗韵,更怜风月有清辉”。这两句是说:我喜欢轩窗内没有世俗的嘈杂,更喜欢风月中有一种清雅的光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辟地种修竹,得方缘秘经。”开宗明义点出主题“种竹”的,“辟地种修竹”是说作者种植了竹林。 “成阴向北宇,倒影落中庭。直取内含素,岂唯枝斗青。”描写了竹子的生长情况,竹子的树荫向北延伸,倒映在院子里;竹子的枝叶挺拔有劲,颜色鲜绿,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 “龙钟玉川子,犹拟抱添丁。”作者以自喻,用典自谦,表达了作者对子孙繁衍、家庭兴旺的美好愿望。
注释解释: 1. 活葬在南阳,知是所知忘未忘。香严:指香严寺,唐代著名僧人惠能的讲法处,后为禅宗六祖之一慧能的住处。活葬:即活埋。南阳:地名,这里指惠能的故乡广东韶关。 2. 猛虎不应餐伏肉,听教风雨细商量。猛虎:喻指强敌或恶人。应:应当。餐:吃。伏肉:比喻隐忍、韬光养晦。听教:听从指教。细商量:仔细商讨。 赏析:这首七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和处世哲学的思考。首句中的“种竹”
【注释】 种竹:诗人写自己在竹林中的生活感受。 近种墙阴竹,幽人此见分:走近竹林,感到竹子的幽深和高洁。 已添潇洒趣,不碍往来云:竹林中增添了许多闲适自在之趣,与往来的云气互不干扰。 书帙光能映,林泉志颇欣:书架上的书籍因竹林的光线显得更加明亮,内心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也更加强烈。 秋风生意好,翠气日氤氲:秋风带来生意盎然的气息,而竹林中弥漫着清新湿润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
种竹 移得霜根趁雨栽,墙阴踏破一方苔。 甫能引汝清风到,未暇招渠俗子来。 猿讶便当书案立,鹤知早避钓船回。 不妨更了岁寒计,早晚栽松兼种梅。 注释: 1. 霜根:指竹子根部在冬天的霜冻中形成的白色痕迹,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 2. 苔:指泥土中的青苔,象征着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易。 3. 清风到:指竹子被栽种后,能够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环境。 4. 俗子:指普通人,这里指世俗的人或物
【注释】 种竹:种植竹子。 喜得栽时及早春,宿泥独带藓痕新:喜的是栽种的竹子是早春时节,泥土上还带着苔藓的痕迹,显得新鲜。 担头挑取来城市,一路清风扫俗尘:挑着竹篮来到城里,一路吹来的清风扫去世俗的尘埃。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初春时节种植竹子的情景。 首句“喜得栽时及早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颔联“宿泥独带藓痕新”写种植的竹子是早春时节,泥土上还带着苔藓的痕迹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竹子,后两句写自己。“昨夜春雷始发声”,说明春天来临了;“翠鞭应有玉芽生”,说竹叶长出嫩绿的竹叶,是春天到来的标志。“老夫自笑衰年近”,说自己年纪已经老了;“尚欲阶庭看锦䙀”,表示自己还要在院子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种竹”二字总括全诗。 【答案】 昨夜春雷始发声,翠鞭应有玉芽生。 老夫自笑衰年近,尚欲阶庭看锦䙀
种竹 节间常带粉痕香,玉立亭亭凤尾长。 最喜客来吟啸处,茶烟飞度翠阴凉。 注释:竹子的节间常常沾着花粉,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就像美丽的女子一样亭亭玉立,长长的身姿犹如凤凰的尾巴。我最喜欢客人来到我的书房吟诗作赋时,窗外的茶烟袅袅上升,飘散在翠绿的树荫下,让人感到舒适宜人。 赏析:诗人描绘了自己书房中的一景,以竹子为载体,表达了他对自然美、艺术美的热爱和赞美。竹子的优雅姿态
注释:竹子的品格坚韧,能够抵御岁月的严寒,我在客居的房间里对着竹子,感受到了一种清静的喜悦。夜深的时候,风吹竹叶发出珊磝的声音,我还能在梦中看到萧疏的竹子。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品格和形态,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和欣赏之情。首联“节操坚贞耐岁寒”赞扬了竹子的品格高尚,不畏严寒;颔联“客窗相对结清欢”则描绘了诗人在客居的环境中,面对竹子,感受到的清静喜悦。颈联“夜深风起珊然响
这首诗是作者自赞诗,表达了诗人不慕权贵、直率坦诚的人格特点。下面逐句解释: 翠影生阴雨露新,泠泠如玉净无尘。 翠影生阴雨露新:这里的“翠影”可以理解为竹叶的影子,“生阴”则意味着竹叶在雨水滋润下显得更加青翠。 泠泠如玉净无尘:泠泠,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玉,比喻竹叶的质感;净无尘,表示竹子洁净无瑕,不染纤尘。 衡门自此休教闭,待取清狂直造人。 衡门: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类似于现在的门楣
【解析】 此诗为咏物诗。“种竹”是说诗人在自家的庭院里种上竹子,用以自娱。“密叶初抽凤尾齐”,描写竹子的叶子茂盛,像凤凰的尾巴一样排列整齐。“纷纷苍雪点春泥”,描写春天的泥土上洒满了雪花般的竹叶。“遥知客到应非俗”,意思是远望知道有客人来了,就知道不是俗人。“好句无妨节上题”,意思是指好的句子可以放在节日的墙壁上书写。 【答案】 ①种竹:在自家的庭院里种上竹子,用以自娱。②密叶初抽凤尾齐
注释: 种竹:种植竹子。 自从:从什么时候开始。 水烂死:因为水过多而死。 竟日:一整天。 顷来:不久之后。 傍此:在这里。 遽:突然。 龙姿凤苞:形容竹子的挺拔和美丽,像龙一样威武,像凤凰一样美丽。 生不易:生长不容易。 芜没:被抛弃、埋没。 道:说。 凌:超过,超出。 器:才能,才能出众的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赞美竹子。竹子生长不易,需要精心呵护,才能保持其挺拔的姿态。然而现实中
【注释】 春时即是竹:春天种下,到了秋天就能成竹。 秋时即是竹:秋天种下,到了春天就能成竹。 鞭行更不迟:用鞭抽打催促种植。 西南易:西南方向种竹子比较容易长出笋。 最柔枝:最柔嫩的树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方种植竹子的情景。首句写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二句写鞭催早种,三句写西南易生笋,四句写待春再栽嫩枝,表现了作者对南方生长竹子环境的熟悉和了解。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流畅
种竹 《种竹》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此诗写于郑谷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时,描写了他亲手栽植竹林的情景。全诗描绘了竹子的外形和生长环境,以及与竹子相关的各种意象和感受。 译文: 公有闲暇时,便开辟一片地来种植竹子。 岂无花草树木,却独偏爱这竹子。 疏疏几根竹子挺拔,高可齐于屋檐。 遥想绿竹成荫,定能招来云彩栖息。 风定之后,香气四溢,静中闻到清香。 幽雅的韵味混在松涛声里,枕着它如同听瀑布。
诗句大意: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在荒冈上的生长,通过比兴的手法,诗人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诗中的“种竹”象征着诗人自己对人生、理想以及社会现实的反思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坚守初心、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毅力。 诗人以种竹开始,描绘了竹子在荒野之上的景象,这不仅是自然的写照,也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反映。在荒凉的土地上,竹子依然坚韧地生长,象征着诗人面对困境时不屈的精神。
【注释】 疏:指竹子的枝条,稀疏的竹叶;密:指竹杆,密集的竹杆。移:移动;取(zhú)清光一抹过:形容竹影摇曳的样子。好语:美好的话语;旱龙:指雨神;鞭蚤(shào)着:催促雨神赶快下一场及时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种竹后写的。诗的起句就写种竹的目的和态度,说要把稀疏的竹叶移到密集的地方去,因为想得到竹影摇曳的美丽效果。次句写要抓住时机,不要错过下一场雨的好时候
【注】东墙移竹种西墙,珍重琅玕(láng gān)挂夕阳。 种罢喜逢花底雨,春风应自长新篁。 注释:东、西墙都是指庭院中的墙,“东墙移竹种西墙”意思是把东墙的竹子移种到西墙上;“珍重”是珍爱、重视的意思,“琅玕”是一种美玉。“挂夕阳”意思是挂在夕阳之下。“花底雨”指的是在花下落下的雨水。“春风”指温暖的春风,“长新篁”指竹林长得茂盛。赏析:这首诗是描写种植竹子的情景。首句写种竹的过程
【注释】春苞:竹笋。觓,竹名。旧泥:土层。新水:井水。稠:浓。倘:假使。千亩:一千亩地。人呼:人们呼唤的。侯:侯爵。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种竹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慨。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写种竹的过程和结果,既形象生动,又含蓄蕴藉。首句“擘得春苞宛似觓”写种竹前的准备活动,用“擘”字写出了种竹时用力的样子。“宛似觓”即象觓子一样,突出竹竿细长的特点。次句“旧泥新水酌稀稠”写种竹时的情形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其意思,把握其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种蕉惹雨李惹虫”,是说蕉树招来了小雨,李树引来了蚊虫,作者却想种上绿竹摇动清风;“欲种绿竹摇清风”是说想要种上绿竹让清风摇曳。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及追求自然之美的愿望。接着写种植后竹子的生长情况:覆盖着黄土,浇水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旨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思多积累,熟记重要诗句,并把握其意思,同时还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去年种竹三五株,今年生长遍庭隅”,前句交代了种竹的时间,后句写竹树长成,遍布庭院;“苔阶芜壁俱破裂,翠色相鲜久不渝。”写苔藓爬满了台阶和墙壁,竹子的绿色鲜艳而持久。这几句是写竹的生机盎然。“始知种竹好,不如种棘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特征,同时要注意诗句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感情以及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种竹”是首句,交代了写竹子的原因;接着第二句写竹子的外形和颜色;第三四句写了竹子与环境的关系及在夜晚月光下的景象;最后两句写竹林中的生活情趣。 译文:屋前种满了万株修长的竹子,醉人的阳光移来傍近短墙;不妨碍明亮的月光照射夜晚
【注释】 种竹:指种植竹子。 税地悭分刚十笏,教云深护在千竿:《汉书·食货志》载,汉宣帝时,“今令吏得入官府,驱徙补空缺。又募天下田,及口赋四十钱,以给孤、寡、独、厄乏者”等。此处指朝廷只给官吏俸禄,而百姓要缴纳赋税。税,征收。悭,吝啬,吝惜。刚,通“粳”,稻米,这里指稻谷。笏(hù),古代官员手执的朝臣上朝时用的手板,这里指官位。教云,指山中云雾。深护,深深地保护。莫使刊题粉黛残
种竹 种竹西涯满,清风日在君。 故根依净土,新叶拂晴云。 簇簇龙孙长,翛翛凤吹闻。 我行频欲过,藉此避尘氛。 注释: 1. 种竹西涯满:在西岸种满了竹子。 2. 清风日上君:清风和阳光都洒在了君子身上。 3. 故根依净土:旧的根依附在净土上。 4. 新叶拂晴云:新的叶子轻轻拂动晴朗的云彩。 5. 簇簇龙孙长:成群的龙子长出长长的身体。 6. 翛翛凤吹闻:仿佛是凤凰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7.
种竹 孤轩俯清池,水光澹澄彻。 白日群喧寂,觉与尘境别。 因有远俗心,颇亦慕修洁。 扫径延此君,幽盟一时结。 最喜来清风,岂但羡高节。 倘从二仲游,或与七贤接。 愿停林外车,共酌杯中叶。 挥手谢宠荣,勋名让陶契。 注释: 孤轩俯清池,水光澹澄彻。孤轩,即孤独的高楼,俯视着清澈的池塘,水面上波光粼粼,清澈透明。 白日群喧寂,觉与尘境别。白日,指白天,阳光下,周围喧闹的人声渐渐安静下来
种竹 秋风玉露清不任,松花古香吹满岑。 琅玕罗罗挺而立,菖蒲故应拜此君。 晓麓沙头声簌簌,一蓑驮得潇湘绿。 石林隐约借片云,种出空除百翠玉。 蛇蚹罥烟湿不消,蜘萦冻粉丝如缫。 长檐细戛青鸾佩,帘影碎拂鹦哥毛。 主人种此良有以,醉与同梦醒与语。 蛇子蛇孙任意长,他年莫作龙飞去。 注释: 1. 秋风玉露清不任:秋风和玉露的清新让人难以承受。 2. 松花古香吹满岑:松花散发出古老而芬芳的气息
注释: 1. 种竹:种植竹子。 2. 斸取江干老竹根:从江边挖出老竹子的根部。斸,挖掘。 3. 携归家去长儿孙:把竹子带回家,让子孙后代享用。 4. 他年节劲干霄起:将来竹子会长得枝繁叶茂,高耸入云。 5. 招得丹山彩凤鶱:招来丹山的彩凤。丹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鶱,飞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竹子生长的美好愿望和对子孙后代的祝福的诗。诗人通过对竹子的生长过程的描绘
【注释】 种竹:在小轩旁边没有多余的地,亲手栽种了一两株楠木树。 无:没有 相对翛然心自足:与世隔绝的悠然自在的心情。翛(Xiāo)然,形容心境恬淡、闲适的样子。 渭川:即渭水之畔,借指家乡。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后写的一首咏物诗。首句“小轩侧畔无多地”,写诗人隐居之处,周围环境清幽,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耕种,只能“手种琅玕两三枝”。第二句写诗人自己种竹子,第三句说:“我与世隔绝,悠闲自在
【注释】 ①庐:屋舍。幽谷:指幽静的山谷。②高连云:指树冠高耸,直入云霄。③固佳客:固然是佳客。④移植当前轩:把竹子移植到窗前。⑤气槩(kuài):气概。⑥紏纷:扰乱纷杂。⑦凤鸟:凤凰。⑧起舞歌重轮:在月下起舞时唱着《诗经》中《鹿鸣》的诗篇。《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竹自喻,以抒怀逸志。 开篇“结庐幽谷中
【注释】 种:栽种、种植。 竹:竹子,这里指竹子的幼苗。 幽堂:深幽的庭院。 凉生:凉爽的感觉。 暑气:炎热的气息。 爱长过我屋:竹子生长得很快,超过了屋子。 看绿上人衣:竹叶变青了,染上了绿色,覆盖在人的衣裳上。 坐久月出:坐的时间很长,月亮升起来了。 梦回风渐稀:夜晚梦见风渐渐稀少。 渔矶:钓鱼用的石矶,即石矶。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出一个清幽的庭院中
【诗词原文】 种竹 剩买城中地,多应为此君。 凉生别院雨,绿满后溪云。 秋至不改色,梦醒时一闻。 廛居或未免,聊尔洗尘氛。 【注释】 1.剩买:多余的购买。 2.此君:指自己。 3.凉生:天气凉爽,雨水增多。 4.别院:别致的庭院。 5.绿满:绿色充满。 6.秋至:指到了秋天。 7.不改色:不改变颜色,保持本色。 8.尘氛:污浊之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城中心买了一片地,用来种植竹子
种竹 种竹复种竹,屋西还屋东。都城十日雨,长夏一林风。 宿土得馀润,团阴分小丛。高秋想鸣佩,侧耳向晴空。 注释: 种竹:种植竹子。 复种竹:又种了一片竹林。 屋西还屋东:屋子的西边又回到了屋子的东边。 都城:指京城洛阳。 十日雨:十天的雨水。 长夏:夏天。 一林风:一阵凉爽的风。 宿土:已经干透的土地。 余润:多余的水气。 团阴:成团的阴影。 团阴分小丛:成团的阴影分布在竹林中。 高秋:秋天。
种竹 退食少尘事,疏篁惬远心。 门无俗客到,时有暮蝉吟。 密叶侵阶绿,幽香入阁深。 那知炎暑厉,移榻就清阴。 注释:饭后很少处理家务琐事,让竹的疏影在庭院中显得更加惬意,让人远离尘世烦扰,心情舒畅。门外没有世俗之人来访,只有黄昏时分,树上的蝉在不停地鸣叫。竹林的树叶密集地生长着,绿意盎然,沁人心脾;香气随风飘进阁楼深处,令人陶醉。谁知这炎暑烈日当头,只好移坐到竹荫下避暑纳凉。赏析
【诗句解读】 1. 种竹:这首诗以种竹为题,描述了诗人在邻园移植修长的竹子到自己的书斋的过程。 2. 邻园修竹许我移:"邻园"指的是一个邻居的花园,"修竹"则是指那些生长得非常茂盛且笔直的竹子。"许我移"表达了作者得到了邻居的允许,可以将这些竹子移植到自己的书斋中。 3. 冒雨栽傍书斋宜:"冒雨"表示不顾天气情况,"栽傍书斋"意味着在书斋旁边栽种竹子。"宜"在这里可能表示适宜或者恰当的意思。
种竹 此君堪晤对,兼佐钓鱼竿。 影带青天碧,凉生伏月寒。 直枝含雨净,疏叶受风干。 俗意烦相洗,纤尘远笔端。 注释: 1. 种竹:种植竹子。 2. 此君:指竹子。 3. 晤对:面对。 4. 佐:辅助。 5. 钓鱼竿:用竹子制成的钓鱼工具。 6. 影带青天碧:影子映衬在青天上呈现出绿色。 7. 伏月寒:伏天的寒冷。 8. 直枝含雨净:直挺的竹子在雨水中显得更加清新。 9. 疏叶受风干
种竹 潦退庭宇凉,奇怀赴幽独。 规将寻丈地,远景收淇澳。 佳人来何方,笑齿瑳冰玉。 欣然肯相就,陋室空于谷。 上承槐高清,下荫苔嫩绿。 未应供客看,或取药我俗。 我俗庶可医,斋厨久无肉。 注释: 1. 潦退庭宇凉,奇怀赴幽独。 潦退:水退,天气变冷。庭宇:庭院,院子。凉:凉爽。奇怀:奇特的胸怀。赴幽独:奔赴在幽静的地方。 2. 规将寻丈地,远景收淇澳。 规划:打算,计划。寻丈:大约一丈左右。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