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从来芳事无时歇,雨洒风飘且莫悲。
收拾苍苔成艾紬,茶山后有放翁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是宋代诗人方蒙仲的作品,表达了其对梅花清高绝俗品质的赞美以及与刘后村之间的深厚友谊。下面将深入了解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方蒙仲(1214~1261),字澄孙,号乌山,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教育事业的贡献而闻名。
  • 在淳祐七年(1247年),方蒙仲进士及第,之后在邵武军教授、泉州通判等职位上均有杰出表现。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学习和纪念的作品。
  1. 诗歌原文
  • “莫恃千芳胜一莸,兰渐芝滫便休休。年来萧艾吁堪怕,剩拾天香置宝篝。”这首诗中,方蒙仲用兰花和芝草的比喻来描绘梅花的独特之美。他表达了即便在众多花卉之中,梅花也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不被其他花草所掩盖。
  • “千顷琼田徒手得,连云彩阁一朝成。”通过这些诗句,方蒙仲展现了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不拔和生命力。它如同琼田一般纯净无暇,又如彩阁般美丽壮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 “禹锡当年出省台,玄都花谢转生哀。”这首诗反映了方蒙仲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变迁的感慨。
  • “愿言白发三千丈,饱看高花五百年。”这是一首表达对梅花长久不变之美的颂扬之词。方蒙仲通过对白发和花朵的比喻,传达了对梅花持久魅力的赞美。
  • “理宗淳祐七年进士”是方蒙仲的官职,同时也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他在官场上的清廉正直也为后人所称赞。
  • “始以文字见知于贾似道”,这句反映了方蒙仲在政治舞台上的经历,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得到了认可。
  • 方蒙仲的文学作品中还包含有《絅锦小板》,但已经失传。
  1. 艺术特色
  • 方蒙仲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美感。
  • 在情感表达方面,方蒙仲的诗歌既有对自然界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他的人文情怀。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不仅是一首赞美梅花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方蒙仲卓越的文学才华,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梅花那清高绝俗的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