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杂诗七首
介绍
。
《杂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共七首,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涉及自然、生活、历史和哲学等各个方面。
《杂诗·其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四顾,阿房东望,略尽余生之欢。
未游历过的美景与经历的往事,都成了诗人回忆中的美好片段。《杂诗·其二》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四顾,阿房东望,略尽余生之欢。
未游历过的美景与经历的往事,都成了诗人回忆中的美好片段。《杂诗·其三》
相关推荐
杂诗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1. 第一句:“此身天地一蘧庐” - 描述了诗人认为自己像一间简陋的小屋,象征着他生活的简单和朴素。 2. 第二句:“世事消磨绿鬓疏” - 这句表达了岁月如梭,时间无情地改变了人的外貌,也改变了人的生活状态。 3. 第三句:“毕竟几人真得鹿” - “得鹿”比喻获得成功或达到目的
【注释】 营巢:筑巢。燕:燕子。几时休:什么时候能休息? 在处:无论何处。成家:筑起自己的家。春复秋:春去秋来。 岁岁自来还自去:每年春天到来,夏天过去,秋天到来,冬天过去,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主人无厌客无求:主人对燕子没有厌烦,燕子对主人也没有要求。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描写燕子的诗作。诗人以燕子为喻,通过描绘它们筑巢、迁徙的生活习性,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不劳而获者的鄙视
杂诗七首·馆甥宫里叹才难 馆甥宫里叹才难,当日同朝听百官。 光武早知尧舜事,只今那得子陵滩。 注释与赏析: - 馆甥宫里叹才难:这里的“馆甥”可能指的是馆甥关系(一种亲戚关系),而“宫里叹才难”则表达了诗人在宫中感叹才能难得。这种表达通常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能的重视程度以及才能的稀缺性。 - 当日同朝听百官:这句中的“当日”可能是指过去的时光,“同朝”表示在同一个朝廷中
【注释】: 杂诗:指不拘一格、不守常规的诗。万金身:比喻有钱的人。寻春:寻找春天。送春:形容为时局所迫,不得不离乡背井而去的心情。满眼纷华:指眼前繁华的景象。心寂寞:内心孤独寂寞。长安市上酒家人:指在长安卖酒的商贩。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杂诗七首》中的一首。这首诗写诗人对“万金身”者的讽刺。诗人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万金身”即纨绔
注释:偶尔熏炉茶鼎同时使用,晴日里乌鸦在柿叶间啼叫,秋风轻拂。 万事皆由曲居士决定,百年后常在大槐宫中安息。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薰炉茶鼎偶然同”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生活画面;颔联“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注释】杂诗:七言古诗中夹杂一些其他体裁的诗。酸甘:泛指各种味道。荔子:石榴。新芽:新长的嫩芽。 【赏析】《杂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七言律诗组,共七首,内容大多涉及田园生活和农事活动。此为其中的一首,以清新自然、淡雅朴素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冬日里古屋透出清寒,雪还未消融;春日里阳光普照,小窗前展着芭蕉叶。作者在诗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注释】 ①碧窗:翠绿的窗子。凉簟:凉爽的竹席。 ②槐:槐树。 ③辘轳(lù luó):井上的提水工具,用绳索系在井口,通过提绳转动来提水。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凉意袭人的夏夜,独守幽室,辗转难寐的情景。首句写室内清静,唯凭簟席酣睡而已。第二句写室外景致清幽,露井无尘可荫绿槐。后两句写自己虽入梦乡,却如同身在醉乡一样,时时觉得口渴。而梦中的辘轳声又不断传来,搅扰得人难以安眠。全诗用语平淡自然
【注释】 杂诗七首:这是一组七首的诗歌。 先人:指先辈,即祖先。 夙训:早先的教诲。 闻在幼壮时:听说是从小到壮年时期。 岂意:怎料想。 衰暮日:衰老、黄昏的时候。 乃复:又。新验之:重新验证。 茫茫: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 上天下理:天理,指天道。 讵可私臆知:岂可以个人主观的臆断去认知。 百年大化(huà)中:一生的时间在宇宙的大化之中。 流浪:飘流不定。 从推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注释】1.叔子:指晋王衍。2.探环记前身:指王衍年轻时的游历和交友。3.次律求师后,一悟了宿因:指王衍在洛阳与石崇、潘岳等人交游,后来领悟到“贵尚气力”的错误。4.清源洞: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位于今山西芮城境内。5.蜕骨岩下人:指王衍曾隐居于山中的岩洞中,过着隐者的生活。6.声利区:指权贵们的享乐之地,即权门富贾们争夺声名和利益的地方。7.樽酒:指饮酒。8.都忘贱与贫:指忘却自己的卑贱和贫苦
杂诗七首(其五) 译文: 寒日逼人车,寸阴老愈惜。 晨趋理公务,暮返亲坟籍。 究往发孤愤,思来抱深惕。 理惬复相忘,神劬聊一息。 湛然拥襟坐,栩栩鼻端白。 千龄与化终,不朽在方策。 圣哲有明训,学道庶自益。 注释: 杂诗:一种诗歌体裁,不拘格律,内容广泛。 迫县车:指迫近县邑的路途。县车:古代官署的车子。 寸阴:一寸光阴,极言时间宝贵。 理务:治理政务。 亲坟籍:亲自查阅坟墓中的书籍。 孤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注释与题目要求等,逐一分析诗歌的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 首联“寒夜何皛皛,中庭积繁霜”:在寂静的寒冷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庭院,地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这是何等清冷的景象啊。 颔联“天风下河汉,万里流玉光”:夜幕降临,天上的银河倒悬下来,像一条白色的长河,流光溢彩,照亮了大地
杂诗七首 陇坂何崎岖,行人且复止。 直上望晴川,遥遥忆乡里。 流离肝肠断,悲歌不能已。 一身已遐征,永念同室子。 何殊转蓬科,随风四散起。 虽得同根生,不得同根死。 吾洒古今泪,多于陇头水。 注释: 1. 陇坂何崎岖:陇坂地势崎岖不平。 2. 行人且复止:行者停下脚步。复字表示反复。 3. 直上望晴川:沿着山势向上望去,可以见到晴朗的河流(川)。 4. 遥遥忆乡里:思念家乡的心情。 5.
【注释】 杂诗七首: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共七首。每首都有四行八句。 春江采瑶草,将以伸缱绻:春天里,去江边采摘一种叫“瑶草”的草,准备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初期拾翠洲,复道滋兰畹:在初生的绿洲上采集芳草,在幽长的山径中种植兰花,用来装点庭院。 美人隔花深,歌竟瑶瑟偃:美丽的人在花丛深处,歌声唱到尽头,就收起了瑶瑟。 临流不可见,恍忽心未稳:站在水边却看不到她的身影,心中感到恍惚不定,心神不宁。
【注释】 杂诗七首:这是一首杂诗,共七首。杂诗是指内容杂乱无章的诗歌。这组七首诗都是诗人在战乱时期写的,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不满和愤慨。 河淮厌兵祸,城邑多荒榛:黄河、淮河一带厌恶战争(指金人占领中原)带来的祸害,许多城池被荒草覆盖。 百里无几家,但见风起尘:方圆百里之内看不到几户人家,只见狂风卷起的尘土飞扬。 燕雀归果树,豺虎饥食人:燕子麻雀回到树上,豺狼虎豹饥饿得吃人。
杂诗七首 古风韵味,黄庭坚抒怀 我闻度朔山,蟠桃何郁郁。 千岁才一花,结子复何日。 食之云不死,敷腴反枯质。 跨鹤凌九天,将共五龙匹。 谅非广成子,欲待安可必。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我闻度朔山,蟠桃何郁郁。” 黄庭坚通过提及传说中的度朔山(即终南山),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 第二句:“千岁才一花,结子复何日?” 描述了蟠桃虽珍贵但难以获得,强调了长寿的难能可贵。 - 第三句
杂诗七首·其一 祖龙帝六合,不暇谈黄虞。 且复求神仙,入海窥方壶。 置酒阜乡亭,起然忘故都。 空留赤玉舄,安期今有无。 注释: - 祖龙:指秦朝的始皇帝。六合:古代指天地四方为一,这里比喻国家的领土广阔。 - 黄虞:传说中的太平盛世,与“黄炎”相对。 - 求神仙:寻求长生不老之术。 - 方壶:神话中昆仑山中的仙山,是仙人居住之地。 - 置酒:举行宴会。 - 故都:故乡、故土。 - 赤玉舄
杂诗七首 种桑饲春蚕,桑叶何沃若。 种瓜待秋摘,瓜蔓何漠漠。 春秋各有获,在野犹可乐。 君看金张馆,草深狐兔宅。 勿较是与非,看云倚高阁。 注释: 杂诗七首:指作者的七首即兴诗。杂诗:一种诗歌形式,内容不拘一格、形式不很严格。 种桑饲春蚕,桑叶何沃若:种桑树是为了养蚕,桑树叶子多么茂盛。 种瓜待秋摘,瓜蔓何漠漠:种瓜是为了秋天采摘,瓜蔓多么茂盛。 春秋各有获,在野犹可乐:春天和秋天都有收获
【注释】 杂诗:五言诗的一种,内容不拘一格。 大哉:赞美之辞。 龙门:山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 参天:高耸入云。 根株:植物的根和茎。 小草:指草木之类低矮的植物。 蓐收:即秋神,秋季之神。 凄其:寒凉的样子。 病叶:枯黄的树叶。 朔禽:北归的鸟。 朝华:早晨的花。 夕陨:傍晚的花。 掩泪:含泪,流泪。 【译文】 高大的龙门树,枝干茂盛直冲云霄。 大树的根茎多么牢固,却有小草缠绕它不放。
杂诗七首 结束将何之,龙门访陈迹。 结束即将离去,前往龙门去寻访故人的旧迹。 弁途及良辰,置酒别亲戚。 在清晨的道路上和亲朋告别,设宴送别亲人朋友。 迢迢越千里,人马疲登陟。 遥遥的路程长达千里,马儿也疲惫不堪攀登险阻。 大江不可济,天方限南北。 茫茫的大江不能渡过,天正在限制着南北方向。 怅然回吾驾,去从山村适。 我满怀惆怅地返回我的车驾,去往偏僻的山村居住
杂诗七首 第一首 春山一雨过后,万物都舒展生长。 百草不生在山里,山中的人要远行。 心怀金子离开妻子,为保住俸禄辞别父兄。 寒暑交替变化很快,燕赵之间行程千里。 龙门石能击碎船只,风浪怎能与船相争? 生命如同鸿毛一般轻,苦于朝暮奔波不停。 愧对山上野草,它们在林中茁壮成长。 注释: 杂诗:即七言古诗的别名,本篇是其中的一首。杂诗共七首,每首八句,内容多写离愁别恨,抒发诗人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感慨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杂诗七首 薛公未罢相,宾客竞相倾。 一朝偶失意,门无珠履声。 贵贱已如此,何论死与生。 秋燕辞空室,春蝶抱留英。 盈虚信物理,聚散亦人情。 达士甘寂寞,力耕谢华缨。 道尊岂恋禄,心远孰希名。 腐鼠非吾饵,朱凤以时鸣。 悠然动遐想,五鼎益为轻。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注释: 1. "薛公未罢相,宾客竞相倾" —— 薛公(可能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高官)没有卸任宰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杂诗七首》中的第一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南国佳人:南方的美女。 赋性慕芬芳:生来就喜爱花香。 一笑惑阳城:一笑之下迷住了阳光明媚的地方(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美景)。 袅袅情不荒:她的情绪依然浓郁而不失优雅。 席帏竟长年:在华丽的帷帐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寸步规中堂:每一步都在中堂的规矩之内。 引镜照斜领,容貌空自将:她照着镜子端详自己的脸
【注释】 噭:同“叫”,鸟鸣。中:同“仲”。 涕:眼泪。涕洟(xié):眼泪和鼻涕。 操:持守,操持,指操持家务。 曷云:何言,什么话?云,语助词。 乃:就。 形:形体,外貌。 相期:相互约定。 载:通“佐”,辅助。张弧:举弓搭箭准备射箭。弧,古时一种弓的名称。 疑:疑惑。 长辞:永远离开。 念:思念。骨肉:这里指父母的子女。 桑榆:太阳落山后余光照耀的地方,古人认为日落处是家。初景:早晨的景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杂诗七首》中的第三首,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阿姨行第三,嫁郎好驰驱。 阿姨行第三,嫁郎好驰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阿姨的祝愿,希望她的丈夫能够驰骋战场,英勇无敌。 驰驱事中原,结客皆市屠。 驰驱事中原,结客皆市屠。这句话描述了阿姨的丈夫在中原地区征战沙场,与敌人激战的情形。同时,他也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不乏一些市井之徒。 所多么侯嬴
【注释】 夕竟出东门:傍晚时分,终于出了城门。竟:终于。 蟾兔起遥岑:月亮从山峦的后面升起。蟾:指月。 初照不至地:月光刚刚照射到地面。 空水白粼粼:清澈的河水映照着月亮,波光闪烁。 郁勃昏经涂:草木茂盛,夜色沉沉。郁勃:草木繁茂,形容树木苍翠。 先后声相凭:前后景物互相映衬。 崇楼耸睥睨:高楼高耸入云,俯视四方。 已过越王城:已经走过越王勾践的都城。 人影怯松风:人影被风吹动,感到寒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它描绘了杜甫年轻时怀有宏大志向和理想,希望能够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情景。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plaintext 少年慕勋名,挟策向京都。 朝辞莱子衣,日暮登公车。 万里谒君门,所志在攘除。 朱户尽金张,许史无空庐。 鼓鼙遍原野,北郭皆丘墟。 文臣死疆场,游说多穰苴。 九重日焦劳,闾左夜笙竽。 贡公不可学,胡为滞通衢。 寸阴讵勿惜,缮性吾有馀。 徘徊去长安
日中影子自仄,岂待薄虞渊。 流曜渐西夕,烛炬讵足然。 举目昧荧荧,哲士惭几先。 人天虽合并,难以希时贤。 一死不可生,及生犹迁延。 既已绝世用,吾当纯用天。 周望勋安在,邓禹名空传。 渭滨与邺下,至今河潺湲。 冢上呼黄鹤,子安何时仙。 功泽在一世,形骸无千年。 声象非永久,探索维幽玄。 抚时知代谢,观身悟脆坚。 悬鉴穷将来,乃居万物前。 沉寐忽一觉,枕间闻夜泉。 响寂竟何从,悄然复成眠。
【注释】 杂诗七首: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用七言、八言,句数不拘。内容广泛,形式自由。 青青:青色。天:指天上的云霞。 汨汨:水流动的声音。江中船:江上的船。 亭亭:高耸的样子。北山松:北方的山峰上松树。 噭噭:鸟鸣声。南浦鸿:南方的河边的大雁。 人:这里指人类。万物群相攻:大自然中的万物相互攻击斗争。 蠢尔:形容人的笨拙。当何从:又该如何是好呢。 肆(zhì):放肆、任性地。顾:回头看。足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