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屠维赤奋若,尽著雍阉茂,凡十年。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三二年)
春,正月,乙丑,悼考庙灾。
石显迁长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显既失倚,离权,于是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与妻子徙归故郡,忧懑不食,道死。诸所交结以显为官者,皆废罢;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为雁门都尉。司隶校尉涿郡王尊劾奏:“丞相衡、御史大夫谭,知显等颛权擅势,大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怀邪迷国,无大臣辅政之义,皆不道!在赦令前。赦后,衡、谭举奏显,不自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妄言‘百官畏之,甚于主上’;卑君尊臣,非所宜称,失大臣体!”于是衡渐惧,免冠谢罪,上丞相、侯印绶。天子以新即位,重伤大臣,乃左迁尊为高陵令。然群下多是尊者。衡嘿嘿不自安,每有水旱,连乞骸骨让位。上辄以诏书慰抚,不许。
立故河间王元弟上郡库令良为河间王。有星孛于营室。
赦天下。
壬子,封舅诸吏、光禄大夫、关内侯王崇为安成侯;赐舅谭、商、立、根、逢时爵关内侯。夏,四月,黄雾四塞,诏博问公卿大夫,无有所讳。谏大夫杨兴、博士驷胜等对,皆以为“阴盛侵阳之气也。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外戚未曾有也,故天为见异。”于是大将军凤惧,上书乞骸骨,辞职。上优诏不许。
御史中丞东海薛宣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而嘉气尚凝,阴阳不和,殆吏多苛政。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群县相迫促,亦内相刻,流至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夫人道不通则阴阳否隔,和气不兴,未必不由此也。《诗》云:‘民之失德,乾侯以愆。’鄙语曰:‘苛政不亲,烦苦伤恩。’方刺史奏事时,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上嘉纳之。
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
资治通鉴 · 卷三十 · 汉纪二十二
介绍
《资治通鉴》的卷第三十部分是关于汉纪二十二,记载了汉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春正月乙丑的史事。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19年完成。这部书不仅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开始的历史,一直延续到隋朝结束,全书共分为294卷,约包含300多万字。其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为后人研究古代中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关推荐
诗句释义与译文 解析汉代政治斗争中重要人物命运转折 1. 诗句原文 资治通鉴·卷三十·汉纪二十二 起屠维赤奋若,尽著雍阉茂,凡十年。 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三二年) 春,正月,乙丑,悼考庙灾。 石显迁长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显既失倚,离权,于是丞相、御史条奏显旧恶;及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显与妻子徙归故郡,忧懑不食,道死。诸所交结以显为官者,皆废罢;少府五鹿充宗左迁玄菟太守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三十 · 汉纪二十二 【译文】 立故河间王元弟上郡库令良为河间王。有星孛于营室。 【注释】 1. “立”:指汉武帝刘彻,这里用“立”字可能是为了避讳。 2. “故”:指已经去世的。 3. “河间王”: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封号。 4. “有星孛于营室”:营室是中国古代二十八宿中的一颗星,位于北方。“孛”是星名,表示星体在轨道上偏离正常轨迹。这里的“有星孛于营室”
``` 诗句释义- 八月,有两月相承,晨见东方。:描述了一个天文现象,即在八月份有两个月亮连续出现,并且早晨可见于东方。 译文 -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二: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二年(庚寅,公元前三十一年) - 春,正月,罢雍五畤及陈宝祠,皆从匡衡之请也。辛巳,上始郊祀长安南郊。赦奉郊县及中都官耐罪徒;减天下赋钱,算四十。:描述了皇帝开始在长安南郊进行祭祀活动并赦免了相关地区和囚犯
夏,大旱。 匈奴呼韩邪单于嬖左伊秩訾兄女二人;长女颛渠阏氏生二子,长曰且莫车,次曰囊知牙斯;少女为大阏氏,生四子,长曰雕陶莫皋,次曰且麋胥,皆长于且莫车,少子咸、乐二人,皆小于囊知牙斯。又它阏氏子十馀人。颛渠阏氏贵,且莫车爱,呼韩邪病且死,欲立且莫车。颛渠阏氏曰:“匈奴乱十馀年,不绝如发,赖蒙汉力,故得复安。今平定未久,人民创艾战斗。且莫车年少,百姓未附,恐复危国。我与大阏氏一家共子
《资治通鉴 · 卷三十 · 汉纪二十二》中,孝成皇帝上之上建始三年(辛卯,公元前三零年)的内容反映了古代政治、社会和自然灾害的复杂交互。本节诗通过叙述一系列历史事件,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状况,同时揭示了自然灾害对社会秩序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 1. 赦免天下徒:该句描述了在特定情况下,皇帝决定赦免全国所有被囚禁的人。这体现了皇帝试图通过宽待政策来缓和社会矛盾,减轻民众压力
越巂山崩的诗鉴赏 探讨自然灾害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1. 越巂山崩事件背景 - 越巂山崩历史记录 - 灾害对当地居民影响 - 汉朝时期灾害频发情况 2. 政府应对措施 - 朝廷反应与救援行动 - 救灾物资调配及使用 - 官员责任追究与处理 3. 社会心理影响 - 民众恐慌与不安情绪 - 灾后社会秩序恢复 - 民间信仰与宗教应对方式 4. 政治决策考量 - 皇帝与官僚决策过程 - 灾害对中央集权影响
这首诗的译文是: 夏,四月,下雪。 秋,桃、李结了果实。 大雨水下了十多天,黄河在束郡金堤决口。在此之前清河都尉冯逡上奏说:“郡承受黄河下游,土壤轻脆易被冲毁,前不久之所以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是因为屯氏河与两川分流。现在屯氏河堵塞,灵鸣犊口又更加不利,只有一川承受数条黄河的水,即使增高了堤防,也终不能排开。如果遇到大雨,十天不晴,水必定溢出。九河旧迹,现在已经消失,难以明了。屯氏河新近断绝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二》是西汉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记录,记载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在这篇历史文献中,描述了汉武帝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 文中提到了尹忠的自杀。尹忠因为对治河方案疏漏而感到焦虑,最终因皇上的严厉斥责而选择了自杀。这个情节反映了尹忠对自己职责的严肃态度和对失败的极大失望。 文章还提到了张忠被提升为御史大夫的事件。张忠因河堤工作的成功而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并被任命为光禄大夫
资治通鉴·卷三十·汉纪二十二 太中大夫谷永上书讼汤曰:“臣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乡沙幕。由是言之,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盖君子闻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窃见关内侯陈汤,前斩郅支,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今汤坐言事非是,幽囚久系,历时不决,执宪之吏欲致之大辟。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
资治通鉴 · 卷三十 · 汉纪二十二 书奏,天子出汤,夺爵为士伍。 译文:书奏上后,天子将陈汤免官,夺其爵位,降为平民士兵。 注释:这里的“书奏”指的是陈汤的上书,而“天子出汤,夺爵为士伍”则说明了陈汤因上书而遭此处罚。 会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愿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丞相商、大将军凤及百寮议数日不决。 译文:此时,西域都护段会宗正被乌孙军队围攻,他派人上书朝廷
资治通鉴 · 卷三十 · 汉纪二十二孝成皇帝上之上河平元年(癸巳,公元前二八年) 春,杜钦向王凤推荐犍为王延世,让其负责堵塞黄河决堤。王凤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王延世用竹子制作出长约四丈、直径约为九围的容器,内装小石子,两船并排将它们运送下来。经过三十六天的努力,河堤建成。三月,诏令王延世担任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夏,四月,己亥晦,出现日食。诏令公卿百官陈述自己的过失
【注释】 徙:调任。山阳王康:指山阳王刘康,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子。定陶王:古代封侯的称号。六月:指汉文帝六年(公元前176年)。上悉封诸舅:皇帝全部封赏了他的亲戚。平阿侯:封赏给刘谭。成都侯:封赏给刘商。红阳侯:封赏给刘立。曲阳侯:封赏给刘根。高平侯:封赏给刘逢时。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太后母李氏:李氏,即薄姬,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后,也是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苟宾:人名,具体身份不详。田分
夜郎王兴、句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相攻事件 探讨历史背景、冲突原因及解决方案 1. 事件起因 - 夜郎王兴、句町王禹与漏卧侯俞互有争端 - 牂柯太守请求朝廷发兵但遭反对 - 蛮夷王侯轻汉使态度 2. 汉朝对策 - 朝廷派遣太中大夫和解 - 蛮夷不听从命令,刻木射汉吏 3. 军事策略调整 - 张匡持节和平解决冲突 - 夜郎王兴不服从命令采取极端措施 4. 最终结果与影响 - 陈立通过智谋成功平定叛乱
《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楚王刘嚣来朝,成帝以他的纯朴忠茂,特加显异,封他的儿子勋为广戚侯。 《汉书·五行志》的记载显示,尽管成帝有意重用刘向等贤士,但由于王氏势力过大,最终未能改变朝廷的权力结构。而刘向因此撰写的《洪范五行传论》,实际上成为了他政治上的一大败笔。尽管书中包含了对天人关系的深刻理解,却也因此招致了王氏专权的忌惮和反感
资治通鉴 · 卷三十 · 汉纪二十二 河复决平原,流入济南、千乘,所坏败者半建始时。复遣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同作治,六月乃成。复赐延世黄金百斤。治河卒非受平贾者,为著外繇六月。 孝成皇帝上之上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二五年) 春,正月,匈奴单于来朝。 赦天下徒。 三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琅邪太守杨肜与王凤连昏,其郡有灾害,丞相王商按问之。凤以为请,商不听,竟奏免肜
资治通鉴 · 卷三十 · 汉纪二十二夏,四月,壬寅,诏收商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欧血薨,谥曰戾侯。而商子弟亲属为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者,皆出补吏,莫得留给事、宿卫者。有司奏请除国邑;有诏:“长子安嗣爵为乐昌侯。” 上之为太子也,受《论语》于莲勺张禹,及即位,赐爵关内侯,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禹与王凤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
资治通鉴·卷三十 汉纪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二四年) 春,二月,丁未晦,日有食之。 三月,赦天下徒。 冬,京兆尹泰山王章下狱,死。 时大将军凤用事,上谦让无所颛。左右尝荐光禄大夫刘向少子歆通达有异材,上召见歆,诵读诗赋,甚悦之,欲以为中常侍;召取衣冠,临当拜,左右皆曰:“未晓大将军。”上曰:“此小事,何须关大将军!”左右叩头争之,上于是语凤,凤以为不可,乃止。王氏子弟皆卿
王章,字仲卿,西汉泰山钜平人(今属山东省泰安市)。他是一位具有强烈正义感和直言敢谏精神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1. 早年经历:王章年轻时以文学才华得到提拔,逐渐升至谏大夫,因直言进谏而闻名于朝廷。 2. 官场波折:在元帝时期,王章与御史中丞陈咸共同批评石显,但由于政治斗争,他们遭到陷害,王章甚至一度被减死髡刑,后被免官。 3. 再次起用:成帝时期,王章被重新启用,担任谏大夫
资治通鉴·卷三十·汉纪二十二 上使尚书劾奏章:“知野王前以王舅出补吏,而私荐之,欲令在朝,阿附诸侯;又知张美人体御至尊,而妄称引羌胡杀子荡肠,非所宜言。”下章吏。廷尉致其大逆罪,以为“比上夷狄,欲绝继嗣之端,背畔天子,私为定陶王。”章竟死狱中,妻子徙合浦。自是公卿见凤,侧目而视。冯野王惧不自安,遂病;满三月,赐告,与妻子归杜陵就医药。大将军凤风御史中丞劾奏“野王赐告养病而私自便,持虎符出界归家
资治通鉴 · 卷三十 · 汉纪二十二是岁,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薛宣任郡守时,所到之处皆有声望。薛宣之子薛惠为彭城令,薛宣曾路过他管辖的县,知道薛惠不能胜任,但未问以公务,有人问薛宣:“为什么不教导告诫薛惠以官吏的职责?”薛宣笑着说:“做官的道理是以法令作为师傅,可以问而知;至于能否,自有才能与资质,怎能学习呢!”众人传颂,认为薛宣说得对。 孝成皇帝上之上阳朔二年(戊戌,公元前二三年) 春,三月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涵盖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其中“汉纪二十二”记录了汉成帝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的事件。下面将详细解析此诗: 1. 秋,关东大水: - 描述了秋季时,关东地区遭遇了大规模的洪水灾害。这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 - 此句也体现了古代文献中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性和描述的细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