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檐声似雨声,晚窗操笔喜诗成。
东风消尽门前雪,又见墙阴荠菜生。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
介绍
范石湖的《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该诗描绘了春天田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农民的劳作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范成大的诗歌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色为主,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他也关注民生疾苦和社会问题,通过诗歌传达了他的思想和观点。
在《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中,范成大描绘了春天的田园景象,如稻田、麦田、桑树等,以及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他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农村生活的宁静美好。
范成大在诗歌中还融入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他通过观察农民的生活,表达了对农民艰辛劳作的同情和对农民命运的关注。他认为农民是国家的基础,农民的幸福是国家繁荣的基础,所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唤起人们对农民的关注和关爱。
范成大的《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诗歌。它通过描绘春天的田园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农村生活的宁静美好;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
相关推荐
【注释】: 夜听檐声似雨声,晚窗操笔喜诗成。 东风消尽门前雪,又见墙阴荠菜生。 译文: 夜里听到雨声,好像是屋檐上滴落的声音,晚上在窗户前挥动笔杆,高兴的写下了诗歌。 东风吹散了门前的积雪,看到了墙角的荠菜又开始生长了。 赏析:这首诗是范成大晚年隐居家乡石湖时所作,表现了他晚年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首句“夜听檐声似雨声”,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晚图景,通过听觉来表现雨打屋檐的情景
桃杏花何曾被羯鼓催开,春风早已自行吹散。 为怜红影临清泚,不惜芒鞋得得来。 注释分析: 1. “桃杏花何曾被羯鼓催开”:描述桃花和杏花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催促的情况下自然开放的景象。"羯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常用来比喻急促或突然的变动。此句通过对比自然现象与人为的急促行为,表达了对自然界无拘无束、自在开放的赞美。 2. “春风先后自吹开”:“春风”象征自然和生命的活力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 草芽雨后一番青,处处郊原趁雨耕。我亦村居聊避俗,傍人错比晋渊明。 注释:在春雨过后,草地的嫩芽一片翠绿,田野间到处都趁着雨势去耕作。我也选择住在乡村里,来避开世俗的纷扰,但旁人却误将我比作晋代的陶渊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田野中的景象,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感慨。首句“草芽雨后一番青”形象地描绘了春雨过后田野的变化,生机盎然
注释: 1.村扉寂寂掩荆柴,雨阻清明客少来。 "村扉"指的是农家的篱笆门,"荆柴"是荆条编成的柴草门。这句诗描述了农家的篱笆门在细雨中显得寂静无声,因为春天的天气多雨,所以客人来得较少。 2.自把新茶试新火,喜看榆柳变炉灰。 "自把新茶试新火"意思是自己动手泡上一杯新茶试新火,"榆柳变炉灰"意味着看着榆树和柳树的叶子被火烤焦变成灰烬。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赏析:
诗名:《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其一》 连宵急雨送轻雷,又见郊原草色回。 此去城门三十里,踏青能有几人来。 注释: - “连宵急雨”:连夜的急雨,形容雨势猛烈。 - “送轻雷”:伴随着急雨送来轻轻的雷声。 - “郊原”:郊外的原野。 - “草色回”:指草开始变绿。 - “此去城门三十里”:从家到城门口有三十里的路程。 - “踏青”:春天户外游玩,赏花观景的一种活动。 -
【注释】 次韵:应和原诗的体裁和用韵,即依原作韵部和句式填词。 范石湖:指范成大,他在南宋时做过地方官。田园杂兴:泛谈农村景物的诗歌,共六十首,这是其中的一首。花柳村村社鼓喧——在乡村中到处可以听到打鼓的声音,这是祭祀土地神(社)的活动。 花含宿雨柳含烟——“花”指花树,“柳”指柳树。宿雨:隔夜的雨水。 野夫:隐士。堪行乐:能够享受快乐。 不是花边即柳边——不是花旁就是柳旁,形容处处是风景。
```plain 高陂分水出湾头,宿雨晴时好放舟。 闻说春山多胜事,几时寻壑入经丘。 注释: 1. 高陂:地势较高的水边。 2. 分水:分开水流的地方。 3. 湾头:河流弯曲形成的角落。 4. 宿雨:前一晚的雨。 5. 晴时:天气放晴的时候。 6. 好放舟:表示愿意乘船游玩或航行。 7. 闻说:听说。 8. 春山:春天的山。 9. 多胜事:有很多值得欣赏的事情。 10. 寻壑:探查山间的沟壑
筠笼采摘小童回,樱豆堆盘杂笋梅。 正尔客怀寥落甚,不妨频覆掌中杯。 【注释】:筠笼:竹笼,用来包裹物品的竹器。樱(yīng)豆:樱桃。笋(sǔn):竹笋。 【译文】:小童拿着竹笼回来采撷樱桃和豆子,还有竹笋和梅花。我正感到孤单寂寞,不妨经常在手中倒酒来安慰自己。 【赏析】:范成大《田园杂兴》共六十首,这是其一。此诗写春天农家的劳作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句“筠笼采摘小童回”
野蔌村醪暂遣怀 每呼邻叟尽馀杯醉来却倚柴门立闲数昏鸦几个回 这首诗是元代凌云翰的《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一个宁静夜晚,听着雨声,享受着乡村的美酒和美食,与邻居老友欢聚一堂。当夜色渐深,作者独自一人站在柴门旁,望着天空中的乌鸦飞过,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诗句解析: 1. 野蔌村醪 - 指的是野外采摘的蔬菜和乡村酿造的美酒。这里的“蔌”指野菜
春日田家始作劳,下乡胥吏苦频搔。 如何学得仙源隐,不种桑麻只种桃。 注释:春天到了,农家开始忙碌起来,下乡的官员们也很辛苦地寻找问题。如何才能像仙人一样隐居生活呢?不种桑麻,却种起了桃花。 赏析:这首诗是元代凌云翰的作品《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其一》。诗中通过描绘春日农忙的景象和官员们的辛苦,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在思考如何实现这种理想的隐居生活
【译文】 河岸的堤坝已经崩塌,需要用石头来修补,雨声又从梦中响起。 杏花零落飘散着花香,明天拄着拐杖过石桥。 【赏析】 范成大在《田园杂兴·其六十一》中写到:“断岸防颓费石包,雨声又听响中宵。春风吹作年年柳,明月看成一段桃。”本诗即是范成大根据这一诗句而写的。 “断岸防颓费石包”中的“断岸”是指河滩上的堤岸,“防颓”则是指防止坍塌,“费石包”则是说用石块把河滩上的堤岸砌起来。
积雨初干理菜畦,味含膏土胜酥肥。 野夫不厌根频嚼,惭愧村童日摘归。 注释:经过连绵的雨水之后,田地里的土壤变得湿润肥沃,我正在菜地里忙碌,感受着泥土的味道。尽管这土壤肥得让人有些腻烦,但我喜欢这种味道,就像农民伯伯一样,他们不嫌弃地深耕细作,反复地耕作。这让我感到惭愧,因为村里的小朋友们每天放学后都会跑到地里去拔草,摘掉杂草来吃,他们好像没有这样的烦恼。 赏析
诗名:夜听檐声似雨声,晚窗操笔喜诗成。 诗句:夜听檐声似雨声,晚窗操笔喜诗成。 译文:夜晚,我听到屋檐下的声音,仿佛是大雨落下的声音,于是我高兴地拿起笔来创作诗歌。 关键词解释: - 木奴花:一种植物,其花色为淡雅的白色,象征着纯洁和高雅,常用于形容女性的温婉与美丽。 - 静里:安静的环境或状态。 - 钱唐:古地名,这里指的是浙江杭州,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和文化成就。 赏析:
【注释】:狂蜂浪蝶尚飞翻,春去浑无一点痕。 只有东风知客意,乱吹花片拥篱根。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范石湖田园杂兴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狂蜂浪蝶尚飞翻,春去浑无一点痕。”的一首次韵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春天来之际,看到了蜂蝶飞舞,但春风一过,一切都恢复了原样,没有一点春的痕迹。这不禁使诗人想起自己曾经在春天里种下希望,却最终化为泡影,只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而如今,只有春风懂得自己的心思
【注释】: 春色相将到楝花,柴门深掩似山家。 春意盎然,庭院中楝树开花了,我关上了柴门就像山中的人家一样。 日长无事琴书罢,纱帽笼头自煮茶。 因为时间过得悠闲,所以放下了琴和书,戴着纱帽,自己煮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画面,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春色相将到楝花”,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庭院里楝树盛开的情景。楝花,即楝树的花,其花色金黄,香气四溢
【注释】 范石湖:即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是范仲淹《春日十首》之一。方塘:方形的池塘。洲:水中的小岛。杖藜(1uī):手执拐杖。迢(tiáo)游:遥游。却嫌:反觉。薄暮东风急:傍晚的风刮得快。经寒似麦秋:经过寒冷,就像到了秋天一样。 【赏析】 范仲淹的《春日十首》中以“春风”开头的是第二首,题目是“次韵”。这是一首写春天景色的诗
【注释】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次韵,即用前人的诗词作为自己的作品的底韵。范石湖:指范成大的《田园杂兴》诗。范成大曾任江西、湖南、福建等省的长官,他写了很多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田园杂兴: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六十首:共60首诗。春日:春天的景象。十二首之一:这是第一部分的第一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春游中写的。“田头纵步午风凉,陂水青青浸稻秧。”这两句是说
蚕事忙时三月中,苍苔门径少人踪。 抱篮知是谁家女,偶向柔柔陌上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春忙时节的繁忙景象以及偶然遇见的美丽情景。首句“蚕事忙时三月中”点明了时间与主题——蚕事正忙,农事怠;次句“苍苔门径少人踪”则通过描写门前苍苔覆盖、少有人迹的景象,烘托出农家在此时此地的宁静与孤独。三、四句“抱篮知是谁家女,偶向柔柔陌上逢”则转换视角,描述了一个偶然相遇的美丽瞬间。女子抱着篮子
春日田园之韵 水村高下自成围,处处人家白板扉。这句诗描绘了乡村景色的宁静与和谐,水边的村庄高低起伏,形成了一道道自然的屏障,每家每户都紧闭着白色的板门,透露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生活氛围。 榆荚杨花正无赖,等闲又欲送春归。这里的“榆荚”和“杨花”都是春天的使者,它们随风飘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诗人用“正无赖”来表达这些植物的顽皮与俏皮,好像在说:“我们也要给这个世界带来春天的气息。”同时
诗句原文:门外都无车马尘,绿阴幽草与时新。 翻译:门外没有车辆马匹的尘埃,绿色的树木和草地都是新的。 注释:门外,外面;车马尘,指车辆经过扬起的尘土;绿阴,指绿色树荫;幽草,指幽静中的野草;时新,指随着时间的更替而更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画面,诗人通过“门外都无车马尘”表达了他的隐居生活,远离喧嚣的都市;“绿阴幽草与时新”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水面秧针长绿茸,雨馀樱颗染深红。东皋伫想生盈陌,西蜀应知赠满笼。 注释:水面上的嫩绿色秧苗长得长长的,像一根根绿色的绒线。雨水过后,樱桃树上的果实变成了深红色,看起来十分诱人。在东边的小山岗上,我想象着那里开满了樱花,人们来来往往,就像道路一样。在西边的蜀地,人们一定会知道这樱桃是多么的珍贵,所以他们会用满笼子来装运这些樱桃。 赏析
晴云满户日光迟,柏子烧残火渐微。 人在小轩闲读易,一双蝴蝶上阶飞。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田园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都充满了诗意,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美丽的田园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酴(tú)醾压架雪成堆,一日须看一百回。 酴醾花盛开时,其花瓣洁白如雪,因此得名。酴醾花的香气浓郁,令人陶醉。 一日须看一百回:形容观赏酴醾花的时间之长,一天之内需要看上一百遍才能欣赏完。 满袖清香浑不记,却怜蜂蝶趁人来。 尽管闻到了花香,但人的注意力并不在花香上;反而更加喜爱那些忙碌的蜜蜂和蝴蝶,它们总是趁着人不注意的时候飞来飞去。 注释:酴:指酴醾花,一种白色的花卉。压:装饰或支撑。成堆
雨中红迤晓来稀,愁见花飞镇掩扉。 不是杜鹃啼彻夜,无人知道又春归。 诗句解读 1. 雨中红迤晓来稀:描述清晨的雨后景象,雨珠使得红色的花儿显得稀疏而暗淡。 2. 愁见花飞镇掩扉:看到花儿飘落,诗人感到悲伤,因此关上了门不让花儿飞入。 3. 不是杜鹃啼彻夜:这里提到“杜鹃啼”可能是指某种夜晚鸣叫的鸟类,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自己的寂寞和哀伤。 4. 无人知道又春归:表达了对春天归来的期待
【注释】 范石湖:指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他一生崇尚节义,反对奸佞,曾官至参政知枢密院事,谥号“文正”。范诗有《范文正公集》。田园杂兴: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六十首,描写田园生活的闲适与宁静。春日十二首之一:范诗《春日》十二首中的第一首。 【译文】 重重叠叠的绿叶遮挡着林间的道路,点点黄色花朵点缀在麦田之中。 这景色和王维的辋川图里的景色一模一样
乱蛙声急雨声寒,坐拥衾裯尚觉单。 畎亩却思天下事,几时民受一分宽。 注释译文: 乱蛙声急雨声寒,坐拥衾裯尚觉单。形容在雨中听到蛙声和雨声的交织,让人感到寒冷而孤独,只有依靠被子来取暖。 畎亩却思天下事,几时民受一分宽。虽然身在田野之中,但心中却想着国家大事,希望能够为国家分忧,让百姓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雨夜中的感受
注释: 闲看行蚁上苔钱,日永依稀似小年。 麦饭正香葵菜熟,只将耕凿报尧天。 闲看:悠闲地观看。 行蚁:蚂蚁。 苔钱:指苔藓。 日永:太阳长久。 依稀:模模糊糊的样子。 麦饭:麦子做的饭。 葵菜:葵菜,即向日葵。 正香:正在散发出香味。 尧天:指大禹治水,使天下太平的年代。 赏析: 范石湖,范成大,南宋诗人,字淳甫,号石湖居士,浙江绍兴人。他一生酷爱田园生活,曾作《田园杂兴》六十首,描写田园风光
人生出处在知几,西塞山空鹭自飞。 学取玄真归隐好,钓船闲理绿蓑衣。 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人生出处在知几,西塞山空鹭自飞。 - “人生出处”指人的出生和归宿,“知几”则表示对世事的明了和预见。 -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认为人应该明智地选择自己的道路,像西塞山上的鹭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2. 学取玄真归隐好,钓船闲理绿蓑衣。 -
【注释】 彴(ù):水道。斜跨浅流:指水流斜地横过小河流。茅茨:茅草盖的屋。萧洒:潇洒自如的样子。清沟:清澈的小溪。绿阴:绿叶覆盖的地方。无来客:没有客人来。忽听蝉声起树头:忽然听到树上有蝉鸣。 【赏析】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的作品,共有六十首。这是其中的第一十二首。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田野里的景致,以及农民耕作的情景。 第一句“略彴歌斜跨浅流”,描述了诗人沿着小河行走
【译文】 屋后有个方池,可沤麻,暗分流水经过邻家。人间有地皆堪隐,不独青门种瓜好。 【赏析】 范石湖是北宋诗人范仲淹的号,他写了许多田园诗,描写农村生活的恬静、闲适和美好。他的诗语言通俗自然,清新明快,富有生活情趣和地方色彩。 这首诗写的是屋后有池塘,池塘中可以沤麻,而水流过邻家的院子。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反映出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像古代隐士一样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水亭傍午好追凉 - 词语释义: 水亭(一种建筑,通常建在水边以供休憩),傍午(中午时分的阳光强烈),追凉(寻找阴凉)。这里描绘了夏日中午时分,诗人在水亭中寻找凉快的场景。 - 译文与注释: 中午时分,阳光炽烈,我来到水边的亭子里寻找凉爽。 2. 白鸟飞来玉一双 - 词语释义: 白鸟(白色的鸟儿),飞来(从空中飞下来),玉(形容白鸟洁白如玉),一双(一对)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隐居钟山后所写。王安石在《钟山记》中说:“余尝卜居钟山之阳,买田数十顷,以老焉。”可见此诗是作于他退隐钟山之后。 次韵:即和韵或应韵。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范石湖(范成大)曾写过一首《春日田园杂兴》六十首,王安石的这首就是应其诗而作。 浊酒倾来白似浆,葛中新漉手犹香:喝着浊酒,像喝浓浆一样,从新汲的葛汁中取出的葛粉还是那样清香可口。浊酒:用陈酿的米酒。白似浆
【注释】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此诗为作者在春天游览田园,偶遇一位垂钓溪边的老翁而作。角巾:古代的一种头巾。微服:指平民百姓。恣游嬉:任意地游玩嬉戏。溪翁:溪边的渔夫。得缓归:可以悠闲地回家了。对客:与客人相对。蜻蜓:一种昆虫,常在水面上飞行。一双:指一对。时:常常、不时。掠:飞掠而过。钓丝:钓鱼的线。 【译文】 头戴宽边帽,身披短衣草鞋,随意地游玩嬉戏
```plain 千亩荒烟傍晓锄,源头水少每忧枯。 何如老子书田好,纵使丰年不上租。 注释:清晨时分,我正在忙着耕作千亩荒废的土地,水源不足时常让我担忧农作物会因为缺水而枯萎。相比之下,拥有一片肥沃的田地,即使丰收了也不会缴纳租税,这该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荒烟中劳作的场景以及他对水资源匮乏的担忧,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资源的珍视。同时
人间三伏畏骄阳,我独观书爱日长。 为问此时何所乐,暑风凉簟竹方床。 注释:在炎热的三伏天,人们都害怕高温,我却喜欢静坐读书,享受夏日的长日。现在我想问的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可以做?答案是:躺在竹床上,让凉爽的微风拂面,感受生活的惬意与舒适。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夏日的酷热和自己的避暑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注释】东轩:指书斋。汲:从井中打水。菊丛:菊花的花朵。不是:表示反问的语气词,意思是“不”。幽人:隐居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菊诗,写诗人在春天的清晨起来浇灌菊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首句“东轩睡足日初红”,“东轩”即书斋,诗人在书房里一觉睡到天亮,太阳才刚刚露出红色,可见诗人起得早。“睡足”,即睡得很香、很熟。第二句“起汲清泉灌菊丛”,说诗人起床后
【注释】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次韵,即用原韵相和;田园杂兴,指范成大的《田园杂兴》诗。 晚凉:傍晚时分凉爽宜人的时候。 何处:哪里。 听秋声:倾听秋天的声响。 修竹:修长的竹子。 千竿翠绕扃:竹林中,修竹千竿环绕着竹门(栅栏门)显得青翠葱茏。 自起开窗:自己起身打开窗户。 微月:淡淡的月光。 风萤:随风飘动如萤火虫般的萤火。 撩乱:扰乱。 一池星:满池闪烁的星光。 【赏析】
注释:在晴朗的夜晚,村民们争相观看天上的织女星,织机上的彩云都消失不见了,却无法制作成一件衣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世界
诗中“坐对疏林日渐低,闲看归鸟正高飞”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诗人在悠闲地观赏着树林和归鸟的景象。诗句通过“日”和“低”这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时间的变化以及诗人的心境变化。 “野夫自为吟诗苦,不是悲秋减带围”,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与热爱。诗人不仅享受于自然之美,而且乐于在其中寻找灵感,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这里的“吟诗苦”反映了诗人对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辛劳与坚持
诗句: 行道真如行路难,归来依旧客毡寒。 译文: 行走的道路就像行走在艰难的旅程中,回到家里还是会感到客地的寒冷。 注释: 行道:行走在道路上。真如:就像真实的情况一样。行路难:形容道路艰难,比喻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归来:回到家里。依旧:仍然,依然。客毡寒:形容在外漂泊,像客人一样住在简陋的地方,感到寒冷。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凌云翰对人生旅途的感慨。首句“行道”即行走在道路之上
雨后晴空碧四垂,斜阳却与乱山宜。 怪来举目浑无碍,正是秋风落叶时。 赏析: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是元代诗人凌云翰的一首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乡村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第一句“雨后晴空碧四垂”,描述了雨后的晴朗天空下,整个天空被绿色所覆盖,碧波荡漾,宛如一幅水彩画。这里的“碧四垂”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颜色和形态
这是一首赞美范石湖田园风光的诗。全诗如下: 一棹夷犹任野夫,苕乡人号小西湖。 鸡头菱角随时有,桂子荷花此地无。 注释: - 棹:船桨。 - 夷犹:犹豫,犹豫不决。 - 苕乡:指苕溪一带的乡村。小西湖:形容范石湖的田园风光。 - 鸡头菱角:即菱角,一种水生植物,形似鸡头,故名。 - 桂子:桂花的果实,又称桂花子,常在秋季成熟。荷花:荷花是水中植物,常在夏季盛开。 译文:
田家望望待升平 甲子欣逢烂熳晴,茅舍竹篱还自好 诗句释义: - “田家望望待升平”:描述了农民们望着天空,希望能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繁荣。 - “甲子欣逢烂熳晴”:在新的一年中迎来了晴朗的好天气。 - “茅舍竹篱还自好”:尽管生活在简陋的茅舍和竹篱中,但依然保持着美好和自足。 - “此身不愿谒承明”: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并不羡慕朝廷中的繁华。 译文: - 诗句翻译: - “田家望望待升平”
诗句: 酿酒盈缸粟满仓,只将辛苦度星霜。诗书教子如何似,羡杀燕山窦十郎。 译文: 家中的酒缸已经满满当当,粮食也堆得满满的仓库,我每天都在辛勤劳作以度过漫长的寒冬。教子无方,如何比得上燕山窦十郎? 注释: 1. “酿酒盈缸粟满仓”:描述的是家中粮食充足,酿制酒的容器已经装满了粮食。 2. “只将辛苦度星霜”:表达了作者对艰辛生活的无奈和坚持。 3. “诗书教子如何似”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 自笑迷方着处家,去年犹记客天涯。今朝又是重阳节,鐏有新醪菊有花。 注释:自笑,自嘲。迷方,迷失的方向,此处指人生迷茫。着处,停留的地方。客,旅居。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代传统节日。鐏(xiān),一种酒器。 译文:我嘲笑自己迷失的方向,曾经在异乡漂泊。今日又到了重阳节,家中新酿的美酒和盛开的菊花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
琴川官舍漫多鱼,却忆松江巨口鲈。 春风拂动江南岸,琴川官舍中水波荡漾。此处官居,鱼游其中,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偶见秋风动归兴,不知还是季鹰无? 秋风送爽,落叶纷飞,心中泛起归家的涟漪,却又想起那松江之畔的巨口鲈鱼,难以抉择。是回归故里,还是继续漂泊?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琴川官舍与松江巨口鲈鱼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迷茫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 欲避兵尘不厌深,远携琴剑到梅林。 绿樽紫蟹聊消日,喜有床头未尽金。 注释: - 欲避兵尘:想要避开战争的尘埃。 - 不厌深:不嫌隐居太深。 - 远携琴剑:携带着琴和剑,表示远行或逃避。 - 到梅林:去梅树林中寻找庇护之地。 - 绿樽:绿色的酒樽。 - 紫蟹:紫色的螃蟹。 - 聊消日:暂且消磨时光。 - 床头未尽金:指的是家中还剩下不少钱财。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所作,他是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也是他的诗歌的一大特色。 我们来看第一句:新居添得屋茅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的新家已经建成,屋顶上的茅草比以前更高了。这里的“屋茅”指的是屋顶的茅草,而“添得”则是添加的意思。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新家的满意和喜悦。 接着看第二句:梅柳栽成似蜀郊。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在院子里种上了梅树和柳树
【注释】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这是诗人对范石湖所写《田园杂兴》的次韵。范石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号石湖居士。田园杂兴:宋范成大的组诗名。共六十首,多描写农村生活及农村景物。 读易:研究《易经》。太冬烘:指读《易》时感到心情愉快,仿佛置身暖阳之中。启蒙:指启发人的思想。 三十六宫:泛指宫中的楼台亭阁。历遍:遍行于各处。眼中物物是春风:眼中所见之物都是春天的气息。 译文:
注释: 新筑的书堂,荫蔽着白茅草,萧然终胜老禅寮。 在雪天,最喜欢风敲竹子的声音,仿佛在瑶台听凤凰的箫声。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新筑书堂的诗。书堂是读书的地方,也是诗人心灵的港湾。诗人通过描绘书堂的环境,表达了他对书堂的喜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首句“新筑书堂荫白茅”,描绘了书堂的建筑风格和环境。白茅是一种常绿植物,象征着纯洁和高雅
门外沙寒月半笼,柴荆元不置帘栊。 年来闲气都消尽,坐对书灯一点红。 注释:门外的沙滩因为寒冷而显得有些潮湿,月亮也只被半遮半掩,仿佛是轻轻地笼罩着。这里的柴门和窗户都没有挂上帘子,显得十分简陋。然而,这些琐碎的烦恼都已经消散了,我现在可以安安心心地坐下来,对着一盏书灯,享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夜晚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个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注释】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 归隐方:准备隐居。 一亩宫:指隐居的居所。 论交:交友,结为朋友。溪友:指范大尹(名石湖)。园公:范石湖的朋友。 春风会到门前柳:比喻好运气到来,如同春风拂过门前的杨柳。 长条:指垂柳的长条。满屋东:指满屋子都是柳条。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隐居时写给朋友范石湖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隐居田园、与朋友们相聚的喜悦之情。全词语言平实自然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 溪头冻合雪风晴,寒袭重裘一气凝。 谁把玻瓈都击碎,定知渔榜晚收冰。 注释:溪头因冰雪融化而显得格外清新,寒冷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觉像被一层厚厚的衣服紧紧包裹着。是谁将玻璃打碎的,我就知道渔民们在傍晚时分一定会收拢他们的渔网。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溪边的景象和人们的反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
诗句释义:紫色芥菜与白菘相配,味道鲜美,清脆可口。 译文:紫色的芥菜与白色的菘菜搭配在一起,吃起来口感鲜美,味道醇厚,让人回味无穷。 注释:紫芥九宜配白菘——紫色的芥菜和白色的菘菜(白菜)搭配在一起。响生牙颊味偏浓——吃起来口感鲜美,味道醇厚。拟同坡老残年饱——我打算效仿古人,度过余生的贫困岁月。肯教何曾一日供——难道我就不能过上那种一天都不用担心饿肚子的生活吗? 赏析
【注释】 次韵范石湖:指王安石的诗歌。范石湖:即范成大,字石湖。闾里:指乡里邻里。班荆:把席子铺在地上,坐在一起喝酒。浊醪:指酒。万宝:指丰收的庄稼。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为范成大所做《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中的第一首。范成大是宋代著名诗人,他写的《田园诗》在民间流传颇广,影响很大。王安石作为北宋中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兼诗人,也写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这两篇作品,都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
【注释】晓:清晨。惊看:惊讶地看着。雪拥门:大雪覆盖着门前。地炉:指火炉。春:春天的意思。交游:结交。岁晚:年老了。扁舟:小船。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看到大雪覆盖了家门,感到惊喜和高兴,因为这样可以使家里更加暖和,从而体会到生活的舒适和满足。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朋友的联系越来越少,现在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所以感到孤独和寂寞。最后一句“谁复扁舟访故人”
注释:我夜以继日地吟诗,只为让诗歌更加优美动人;石鼎煎茶,满注的汤水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译文:我整夜地吟诗,只为让诗歌更加优美动人;石鼎煎茶,满注的汤水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为了创作出更加优美的诗歌,夜以继日地吟诗的场景。他通过煎茶、品茶来寻找灵感,用梅花的香气来激发创作的灵感。这种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注释】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 春日十二首之一: 苍术(一种草药)频频烧烟,烟雾弥漫如同蒸气。 紫藤(一种花木)刚刚点燃,香气四溢犹如蕙兰。 岁除却忆升平夜,萧鼓喧哗声满凤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苍术、紫藤的燃烧和燃放来表现诗人对升平时光的怀念。 首联“苍术频烧烟雾蒸,紫藤初爇蕙兰清”,苍术是一种草药,这里指苍术在燃烧时产生的烟雾。紫藤是开花的树,这里的紫藤是指刚点燃时的香气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诗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 诗人凌云翰以细腻笔触描绘春日景象,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人事匆匆岁月催,检残官历待春来。已闻树里琴声变,更看天边斗柄回。 注释与赏析: 人事匆忙,时间匆匆流逝,岁月如梭,人们忙于处理日常事务,却未能及时抓住春天的到来。诗人已经听到树林深处传出悠扬的琴声,预示着新的开始。同时,抬头望向天际,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南方
【注释】 次韵范石湖《田园杂兴六十首·春日十二首》之一:稻秧新插绿如波,正值田头雨一蓑。未到秋成先有望,差科不比去年多。 【赏析】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一字幼元,晚年号山中居士。苏州吴县人,南宋诗人、政治家。他是南宋名臣,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参知政事兼权知成都府事等职,因与秦桧不合,被免职回乡,闲居在绍兴多年。他一生著述颇丰,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