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谢鞅掌,披云卧高岑。
门有车马客,投以天上音。
呼儿拭我弁,揽镜整我簪。
薄言辞故里,于役越江浔。
负米愿良违,挽粟力不禁。
斥鴳安卑枝,匏瓜恋旧林。
夷险昧所履,倚伏还相寻。
傥来忽如寄,患得非吾心。
蓄无非常宝,敢羡纵横金。
养真尚寂寞,允为达士钦。
北游诗十八首捧檄偶然作
介绍
。
《北游诗十八首》是明代诗人张以骞创作的一组诗歌,共18首。
作者简介
张以骞(生卒年不详),字元照,号云壑道人。明末清初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因避战乱而流寓于江西南昌,后又迁居浙江杭州西湖之南的白石山下。曾任过南京国子监博士、江南提学副使等职。
作品原文
北游诗十八首捧檄偶然作
其一
北游书剑空自适,
西望云海长悠悠。
江湖行役无定所,
万里烟波任东西。
其二
东山日出江水清,
白鸟一双飞向人。
我亦南来久客子,
独爱此中风景新。
作品注释与赏析
注解
1.北游:指
相关推荐
《北游诗十八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共八首,每首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不屑。 诗句与译文: 1. 幽居谢鞅掌,披云卧高岑。 - 注释:在隐逸中谢绝世俗纷争,我披着云雾躺在高山之巅。 2. 门有车马客,投以天上音。 - 注释:门前来了驾车骑马的客人,他们送来了天上的消息。 3. 呼儿拭我弁,揽镜整我簪。 - 注释:我召唤儿子擦去我的帽子上的尘土
【注释】 1. 北游诗,《文选》作《拟行路难》,为乐府古题。 2. 顾生:作者自谓。言志高:意在表明自己抱负非凡。乃:就。卑犹山:即卑陋之山。犹:同“于”。 3. 常来访屠博:屠博,屠沽者,指市井小人。悲歌游市阛:以悲壮歌声游逛于街市之间。 4. 葛巾:葛布做的头巾。角垫:即角枕,用兽角制成的枕头。殷:颜色深红。长裾(jū):长袖的衣服。色殷:衣色深红。 5. 蹇步:跛足而行。上大堤:登上大堤
【注】吴国渺何处,江流万里长。布帆渡瓜渚,青山障朱方。飒动高天风,吹愁还故乡。戍楼当落日,饥乌野田密。徒御步不前,行李何萧瑟。欲问淮南津,就饭水边驿。敢效祈父言,胡转予于恤。 译文:吴国在哪里?江流万里长。乘船渡过了瓜州,青翠的山峦遮挡着南方。飒然吹来高天的风,带走了忧愁回到故乡。瞭望远方的戍楼,夕阳下饥鸟在野外飞翔。士兵们只能一步步地前行,行李显得如此凄凉。想要询问淮南的路,到水边的驿站去吃饭
这首诗是诗人在北游途中所作,共十八首。每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1. 翻译与注释 - 晨发扬子渡,暮泊广陵城。 - 译文:清晨从长安出发,傍晚停泊在广陵城边。 - 注释:“扬子”指的是长江,这里指从长安(古称西京)出发。“发子”,即启程。“广陵城”是今天的扬州,位于长江北岸。 - 水部正闭关,落日舆梁横。 - 译文:水部官员们正在闭门不出,夕阳下
【注释】 1. 北游诗:作者的一组咏史之作。 2. 捧檄:手持文书,表示受命出使。 3. 经国:治理国家。 4. 有:语助词,无实义。 5. 输挽:运粮草,运输军需物资。 6. 王程:皇帝所行之路,这里指出使路程。 7. 胄弁:古代官服,此处泛指官员。 8. 娈童:美女。 9. 楼船、车舆:形容军队浩大。 10. 赫奕:《左传·昭公十六年》:“日之夕矣,余将归于昏,日之暮也,余将反于六。”朱熹注
北游诗十八首 捧檄偶然作大河合淮泗,奔波若倾倒。 一瞬下千里,风帆疾于鸟。 我行逆其流,尺寸竟昏晓。 丈夫托蓬根,世事茹茶蓼。 穷途已倦游,况复苦秋潦。 揽挈黑貂寒,西风吹人老。 【注释】: 《奉檄书经略淮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此诗组共十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奉使出使淮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春末夏初,李白奉命出使淮南,途经汴、宋二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北游诗十八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驱车入郭门,故人门挂席。 - 驱车进入城市的中心大门(郭门),看到老朋友的门上挂着席子。"郭门"是指城市的大门,"故人门挂席"则暗示了朋友可能不在,或者在门外迎接。 2. 客子流离来,执手长叹息。 - 作为旅人的我(客子)漂泊无定,来到了这里(故人门前),忍不住握紧了老朋友的手长时间地叹息
捧檄偶然作 孤笛江上起,片月随江流。 临风曲不断,韵水何悠悠。 杨柳折欲尽,梅花落更愁。 寒鸦散浦溆,残叶飞空洲。 楚客正独醒,闻之增繁忧。 【注释】 1、《北游诗》十八首:作者自序云:“余以建安为始,至太和止。凡得诗一百八十九首。”《文苑英华》卷六五七收其诗,共一百零八首。 2、“捧檄”句:指自己被朝廷征召。檄,古代一种公文,用竹简写,上面有文字,用以征调军队或征兵。 3、“孤笛”二句
这首诗是李白的《北游诗十八首》中的一首,下面是它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凉风吹原隰,澹澹黄云生。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原野景象,凉风习习吹过原野与水泽,黄云在天空中缓缓升起。 值此流离时,难禁陟岵情。 这时正值诗人流离失所的时候,难以抑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长恸高堂觞,言荐溪水蘋。 长时间地为逝去的高堂(即父亲)举杯畅饮,同时将家乡的水草——溪水中的蘋菜作为祭品献给祖先。 未始暌诸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赏析能力。解答时,先要读懂所给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指出其特点即可。 “捧檄偶然作”,这是说在接到任命后,才勉强地写下这首诗。“公干吾密亲,迩来行色壮”,这是说自己与朝廷有密切关系,近来出行时气势豪迈。“得意曲江游,十里紫丝障”,这是说在长安曲江游玩,十里外就是紫微宫了。“折得杏花回,春云在衣上”,这是说折了一枝杏花
【诗句释义】 捧檄偶然作:指我被委任为使者,突然受命。 岁晏众芳尽,朔雁江南征:岁末的时候花草凋零,大雁南飞。比喻时光迅速流逝。 游子何不归,流离蓟北城:游子为何不回归故乡呢?自己流离失所,住在蓟北(古郡名,在今北京一带)。 阴阴土墙下,风吹枯桑鸣:在阴郁的土墙下面,风吹过枯桑发出的声音。 黄金与白发,此尽彼则生:比喻荣华富贵和白发都是暂时的,只有生死才能永恒。 进退叹维谷,且问严君平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逐句翻译全诗,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多读多看一些优秀的诗词文章。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意。 北游诗十八首捧檄偶然作(节选) 漕吏何为者
捧檄偶然作 捧起檄文,突然动情而作。 北风扬尘沙,玄阴片时结。 北方的北风扬起漫天的尘土,玄阴的天空忽然凝结成一片。 客舍寄如磬,羁身但存舌。 在客栈里寄居如同敲击的磬一样空荡,我的身体被束缚着只能保持沉默。 易水寒不流,西山欲飞雪。 易水寒冷到无法流动,西山的山峰仿佛要飘落雪花。 梦见田先生,恍与荆卿别。 梦中见到了田先生,仿佛和荆轲告别。 击筑苦无徒,悲歌夜不辍。
【译文】 韩魏的才情令人惊奇,齐楚的辩士智多识广。 经书之学不足为谋,结交宾客并非为了声名与钱财。 一言足以借尸还魂,万乘之主岂能夺志? 虞卿急于交结朋友,弃官相位而与朋友为伍。 田子方耻于人疑,刎颈交何在何处? 难道是为了颜面之情,谄笑取容以媚于人? 吾友延陵季子,独抱千年之志。 昔日我困于奸雄,三年间两度受审。 邹阳上书而不上,张俭寄身何地? 良朋每每长叹,惟子忧心悴悴。 不有金匣来赠
卫青屯上谷,连营肃旗鼓。五道出将军,弓高与强弩。系其贤王归,奇功不堪数。坐拥武刚车,帐下式歌舞。李广不得意,上簿至幕府。是岂战之罪,拊心良独苦。朱生蓬蒿人,掘起自行伍。浮海斩吕嘉,英略无千古。功奇祸亦奇,十年槛中虎。长剑虽蒯缑,犹堪贾一怒。丈夫身不死,塞垣报明主。 译文: 卫青驻扎在上谷,军队连绵不断地建立营垒旗帜,整齐划一。五次出击匈奴,每次出兵都有将军带领,弓弩手的箭矢都指向高高的靶心
【译文】 我捧檄文,偶尔作诗。结束何翩翩,相逢洛阳陌。流水照清扬,春风披绿帻。俨然傅脂粉,相传化闳籍。羞称霍家奴,云是馆陶客。歌舞谁不怜,婉媚莫可逆。沾沾喜任侠,黄金得还掷。珠因弹雀损,锦以斗鸡坼。而多青楼期,欲赴身无百。且与酒人游,暂入蓬蒿宅。枕藉唯衮衣,何有一缝掖。 【注释】 ①北游:指在北方游历。 ②结束:结束语。何翩翩:何其轻盈美好。结束何翩翩:结束语何其轻盈美好。 ③相逢洛阳陌
北游诗十八首 捧檄偶然作杖策长安门,言别长安客。 何为曰归时,翻使旅愁迫。 侠游多酒人,祖道临南陌。 马蹄雪中花,车轮冰上迹。 再歌毋庸归,乐酒暂今夕。 长剑挂左骖,白虹走前席。 荆玉罕人知,劝吾宝燕石。 注释: - 捧檄偶然作:我拿起公文去执行任务。 - 杖策长安门:拿着公文杖子走进长安城门。 - 言别长安客:和长安的客人告别。 - 何为曰归时: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说回乡? - 翻使旅愁迫
北游诗十八首 捧檄偶然作,我行阻徐方。日夕望吴国,积雪覆皋原。 门前偃栅横,屋际孤烟直。黄河冰正坚,芒砀云来黑。 狡兔潜以伏,饥鹰竟何食。客子煨枯蓬,主人舂残稷。 何日见朝阳,肃彼南归翼。 译文注释: 《北游诗十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象和感受到的情感。 日夕望吴国:傍晚时分,他遥望着远方的吴地(今苏州)。 积雪覆皋原:覆盖着皋原(今江苏高邮)的积雪。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