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
一朝胡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第一拍
介绍
。
《胡笳十八拍》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共18拍,每句5字,以“胡笳”开篇,“十八拍”为题。“胡笳”,古代乐器名。此诗描写的是一个身陷异域的女子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悲苦之情。
《胡笳十八拍》
胡笳呜咽动地哀,
万里关山愁绪深。
孤灯照影人憔悴,
残月映空思断绝。
梦里依稀见故乡,
醒来何处觅乡音?
天涯海角心相系,
何时归去共团圆?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身陷异域的女子在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悲苦之情,展现了对家国离别的深深感慨。全诗以“胡笳”开篇,“十八拍”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与亲人深深的眷恋之情。
《胡笳十八拍》是
相关推荐
诗句原文与翻译如下: 1. 诗句原文: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 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 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 一朝胡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 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 2. 诗句翻译: 汉室将衰落,四方蛮夷不再臣服,战争频繁。 父母养育我,却见国破家亡之时,身处乱世之秋。 纱窗对着镜子未曾见识世事,曾以为珠帘可以保护自己。 一夜之间,胡兵闯入中原
【诗句释义】 1. 马上将余向绝域:我被征发到遥远的边疆。 2. 厌生求死:不愿活着而要死去。 3. 戎羯腥膻(xiān shān)岂是人:指北方游牧民族的凶悍和野蛮。腥膻,比喻恶臭味和血腥味。 4. 豺狼喜怒难姑息:形容残暴无道、残忍无情的统治者。豺狼,喻指残暴的统治者。 5. 行尽天山足霜霰:走到天山脚下,已经下过霜雪。 6. 风土萧条近胡国:这里的“风土”指的是当地的自然环境
第一拍:就像被囚禁在牢狱里一样,心里充满了忧虑,不知向谁诉说。 注释:羁:拘禁。缧绁(lei si):用绳索捆绑犯人的刑具。万端:无数种原因。 赏析:这是一首自述身世、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悲愤的诗篇。诗人以囚徒自比,揭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拍:让我剪掉头发,吃掉自己的肉,喝下自己的血,以此来结束我的苦难。 注释:力:能力。剪余发
诗句解析: - 第一拍:描述了一个人在漫长的山川路上,不知道何处是家乡。 - 第二拍:表达了自从经历了惊恐后,人的精神变得萎靡不振,不知不觉中风霜已经侵蚀了面容。 - 第三拍:夜晚的归梦让人又回到了现实,但模糊不清的消息传递让人无法理解。 - 第四拍:漫漫的胡天(北方的天空)传来的叫声听不见,而明亮的汉月却可能与故乡有关。 译文: 1. 谁还记得那漫长曲折的山川路,天涯海角才是我的家乡?
译文: 水边扎营宿下,草堆上坐下休息,风吹着汉地的衣裳破了。 羊脂沐浴发长不梳理,羔羊皮衣领却仍向左。 狐裘貉袖腥且膻,白天披挂行于路,晚上披挂卧在床。 毡帐时移无处定,日月长照不能度。 注释: 1. 胡笳十八拍:古代一种琴曲名,共十八拍。 2. 第一拍:指《胡笳十八拍》的第一段。 3. 水头宿兮草头坐:水边扎营,草上歇息。 4. 风吹汉地衣裳破:汉地指中原地区,衣裳破代表战乱和艰苦的生活。 5
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 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姓名音信两不通,终日经年常闭口。 是非取与在指撝,言语传情不如手。 【注释】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的第一拍。胡笳:古代边地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这里泛指胡人地区。 怪得:感到奇怪。春光:春天的美景。不:没有。来久:很久没有来了。 风土:风俗、环境、条件。无花柳:没有鲜花杨柳。 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谁得知:谁知道? 如今:现在
诗句: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 译文:男人和女人都带着弓箭,塞马和蕃羊在霜冻的雪地里休息。 注释:这首诗是《胡笳十八拍》的第一首,讲述了东汉女诗人蔡文姬(字文姬)的生平故事。蔡文姬从小生活在战乱中,经历了家庭的悲剧。她的父亲被匈奴俘虏,母亲也离她而去。她被迫嫁给了胡人,过着悲惨的生活。然而,她在丈夫死后,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寡妇,过着孤独的生活。她用琴声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第一拍 回忆过去在私家时任性娇小,远取珍禽学习驯扰。如今被遗弃想念故乡,后悔当初放养林中表。 注释: 1. 忆昔:回忆过去。 2. 私家:自己的家里。恣娇小:任性地娇小。 3. 远取:从远处取来。珍禽:珍稀的禽鸟。学驯扰:学习驯服和扰乱。 4. 沦弃:被遗弃。念故乡:想念故乡的人或物。 5. 悔不:后悔没有。当初:从前。 6. 朔风:北方的风。萧萧:凄凉的样子。寒日暮
【译文】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直到昭帝始元六年才返回汉朝,他回到京城长安时已经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苏武在汉元帝的朝堂上拜见皇帝的时候,汉武帝问他为什么长期滞留在外,苏武对答说:“天子召我回京,可是边境有匈奴虎视眈眈,因此不得不滞留。”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直到昭帝始元六年才返回汉朝,他回到京城长安时已经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苏武在汉元帝的朝堂上拜见皇帝的时候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恨凌辱兮恶腥膻” - 这句话表达了对侮辱和厌恶腥膻之物的情感。 2. “憎胡地兮怨胡天” - 描述了对胡地(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憎恨以及对胡天的埋怨,即对胡人及其生活环境的不满。 3. “生得胡儿欲弃捐” - 这里可能指的是由于民族差异或文化冲突,想要舍弃或抛弃一个胡族的孩子,但随后又不忍心这样。 4. “及生母子情宛然” - 尽管有上述的担忧和矛盾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抒情诗,通过描写胡笳曲的第一拍,表达了诗人对边关生活和战争的感慨。 诗句注释: 1. 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日来月往:太阳和月亮交替运行,岁月流逝。 迢迢:遥远的样子。 星岁:星辰运转的时间。 周天:环绕天空一周。 2. 无冬无夏卧霜霰,水冻草枯为一年。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夏天。 卧霜霰:忍受寒霜。 水冻草枯:水结冰,草枯萎。 为一年:这是一年的时间。
【解析】 这是一首胡笳曲的《十八拍》之一,是乐府旧题。此诗为第一拍。“破瓶落井空永沈”句下注云:“一作‘瓶落井中无消息’”,可见作者用典,暗指东汉班固之女班昭。班昭字姬,扶风安陵人,是东汉和帝、章帝两朝著名的女文学家,与马融、窦氏兄弟等合校六经文句,撰成《汉后书》一书。“故乡望断无归心”,意为远在异乡的人,望着远方的家乡,思念之情已断绝。“宁知远使问姓名,汉语泠泠传好音”,意谓远在他乡的人
【注释】 童稚:指小儿女。牵衣:拉着衣裳(指小孩)。双在侧:两边都有。将来不可留:指长大后,不能再留在家乡了。《汉书·李陵传》说,李陵随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他写信给苏武说:“臣子受命于天也。”又《后汉书·马援传》说,援有女弟,嫁为贵人,贵人大幸而有男儿,欲以为婿,援不得已许之,女不肯,乃止,援曰:“门内之臣,何敢挠乱外人之事邪!” 胡儿: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归旧国:《后汉书》载,班超从军西域
【诗句释义】 1. 莫以胡儿可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 【注释】:莫以为我是胡儿可以轻视,我的家族与你的家族都是尊贵的。 2. 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注释】:我们手中的手指各有长短,但被截断后的痛苦是相似的。 3. 还乡岂不见亲族,念此飘零隔生死。 【注释】:如果回到故乡,难道不能看到亲族吗?因为我的漂泊和死亡,使得我与他们无法相见。 4. 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渡辽水。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胡笳十八拍》,是一首古体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叹息襟怀无定分,当时怨来归又恨。” - 叹息:表示叹息声,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感慨。 - 襟怀无定分:指人的内心感情难以把握和控制,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目标。 - 怨来归又恨:指在某种情况下,原本感到不满或怨恨的情绪,随着时间推移或事态变化,可能转变为另一种情绪,如悔恨、自责等。 第二句
去时只觉天苍苍 去的时候,只觉得天空广阔无边。 归日始知胡地长 等到返回的时候,才知道胡地多么漫长。 重阴白日落何处: 乌云遮日,白天怎么下落? 秋雁所向应南方: 秋天的雁南飞,它们的方向是南方。 平沙四顾自迷惑,远近悠悠随雁行: 我站在平沙上四面观望,感到迷茫;远处和近处都随着大雁缓缓前进。 征途未尽马蹄尽,不见行人边草黄: 行程还未结束,我的马蹄已经磨光,看不见行人的身影
【诗句】: 1. 行尽胡天千万里,惟见黄沙白云起。 2. 马饥跑雪衔草根,人渴敲冰饮流水。 3. 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 4. 努力前程是帝乡,生前免向胡中死。 【译文】: 在遥远的北方,我走过了千万里的路程,只见到一片黄沙和白云。 马匹饿了只能咬住雪中的草根为生,人们口渴了只能敲冰喝着流动的河水。 远处的燕山好像能分辨出烽火台和营垒,耳边传来的战鼓声似乎能听到汉朝的军营。
【诗句释义】 1. 归来故乡见亲族,田园半芜春草绿。 2. 明烛重然煨烬灰,寒泉更洗沈泥玉。 3. 载持巾栉礼仪好,一弄丝桐生死足。 4. 出入关山十二年,哀情尽在胡笳曲。 【译文】 1. 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和朋友,看到田园荒芜,春天的草木又绿了。 2. 点亮新的蜡烛,熄灭旧的火种,让残灰重新变黑,让沉在泥土中的玉石重新焕发光彩。 3. 穿着干净的衣帽,举止得体有礼,演奏出美妙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