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诗句: - 冷定脂油一碗,开水一碗,先将油同水搅匀,入生面,尽揉要软,如擀饼一样,外用蒸熟面入脂油,合作一处,不要硬了。然后将生面做团子,如核桃大,将熟面亦作团子,略小一晕,再将熟面团子包在生面团子中,擀成长饼,长可八寸,宽二三寸许,然后折叠如碗样,包上穰子。 - 泾阳张荷塘明府家制天然饼,用上白飞面,加微糖及脂油为酥,随意搦成饼样,如碗大,不拘方圆,厚二分许。用洁净小鹅子石衬而熯之
《随园食单·点心菜》中包含了众多精致的点心制作方法,体现了清代美食文化的特色。这些点心不仅在味道上各有千秋,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展现了极高的水平。以下是对诗中各种点心的详细解析: 1. 百果糕:杭州北关外卖者最佳,以粉糯多松仁、胡桃而不放橙丁为妙。这种糕点的甜味不是蜜也不是糖,而是可暂可久,显示出其独特的风味。 2. 栗糕:煮栗极烂,以纯糯粉加糖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子。这种点心作为重阳小食
【诗】 七碗生风,一杯忘世,非饮用六清不可。作《茶酒单》。 【译文】 七碗茶能让人精神振奋,一杯茶可以使人忘却尘世烦恼,只有饮用清澈如六清的水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此我写下了这篇《茶酒单》。 【注释】 - 七碗:形容茶的量很多。 - 生风:形容饮茶之后感到精神振奋。 - 一杯:形容喝茶的数量不多,但效果显著。 - 非饮用六清不可:意思是只有喝到六清水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 作《茶酒单》
诗句: 随园食单 · 点心菜 梁昭明以点心为小食,郑傪嫂劝叔且点心,由来旧矣。作《点心单》。 【鳗面】 大鳗一条蒸烂,拆肉去骨,和入面中,入鸡汤清揉之擀成面皮,小刀划成细条,入鸡汁、火腿汁、蘑菇汁滚。 【温面】 将细面下汤沥干,放碗中,用鸡肉、香蕈浓卤,临吃,各自取瓢加上。 【鳝面】 熬鳝成卤,加面再滚。此杭州法。 【裙带面】 以小刀截面成条,微宽,则号“裙带面”。大概作面,总以汤多为佳
诗句: - 每至年节,陶方伯夫人手制点心十种,皆山东飞面所为。奇形诡状,五色纷披。食之皆甘,令人应接不暇。萨制军云:“吃孔方伯薄饼,而天下之薄饼可废;吃陶方伯十景点心,而天下之点心可废。”自陶方伯亡,而此点心亦成《广陵散》矣。呜呼! 译文: 每当到过年时,陶方伯夫人亲手制作了十种点心,这些点心都是用山东的面做的。它们的形状奇特、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吃起来都非常的美味,让人应接不暇。萨制军曾说
【译文】 馒头的做法: 偶尔吃过新明府做的馒头,白而且细如雪,面有银光,以为是北面的原因。龙云并非如此。面不分南北,只要罗得很细。经过五次的筛子筛选后,则自然白而细,不必是北面的原因。做酵的过程比较难。请其厨师来教我,但学了之后仍然不能松散。 【赏析】 这首古诗主要介绍了两种食物的制作方法。一是馒头的制作方法,二是扬州洪府粽子的制作方法。在《随园食单》中,作者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
随园食单 · 点心菜 - 韭合 - 解释:将切末的韭菜与肉末混合,加入调料后,包裹在面皮中,放入油中炸至金黄。面皮中加入酥油则更加美味。 - 注释:这里的“韭合”是一种用韭菜和猪肉末混合并加以调味的传统小吃,通常搭配酥油一起食用,增添了风味。 - 糖饼 - 解释:用糖水和面粉混合制成面团,放在热油中炸成金黄色的饼状。这种制法被称为“软锅饼”,是杭州地区的一种流行做法。 - 注释
【熟藕】 莲藕须贯穿米粒加糖自煮,连同汤汁最佳。外送者多用灰水,味道变,不可食也。我喜好吃嫩藕,虽然软熟但需用牙齿咬断,所以味道在其中。若老藕一煮成泥,便无味了。 【新栗、新菱】 新出之栗,烂煮后有松子仁香。厨师不愿煨烂,因此金陵人有终身不知其味者。新菱同样如此。金陵人待其老才食用故也。 【莲子】 建莲虽贵,不如湖莲之易煮也。大概小熟抽心去皮,后下汤,用文火煨之,闷住合盖,不可开视,河停火
【新蚕豆】 嫩蚕豆,用腌制的芥菜炒得非常好。随采随食最为适宜。 注释:嫩蚕豆,新鲜的蚕豆豆子;腌制的芥菜是一种特殊的调味料,用于烹饪时增添风味。"以腌芥菜炒之"表示使用腌芥菜来炒制蚕豆,使蚕豆更加美味。 【腌蛋】 腌鸡蛋以高邮为佳,其颜色红润且油脂丰富。高文端公非常喜爱吃这种蛋。在宴会上,首先将鸡蛋夹取出来以示尊敬。放在盘子里的时候,总是应该切开带有壳,黄白兼用;不可以只存黄去白
诗句: - "冬菜心风干微腌":这是描述冬菜(腌制的蔬菜)经过风干和轻微地腌渍处理。 - "加糖、醋、芥末":这里提到冬菜心被加入糖、醋以及芥末调味。 - "带卤入罐中":将上述调料与冬菜心一同放入罐子中进行封存。 - "微加秋油亦可":这里提到的“秋油”可能是指酱油,用于增加酱香味。 - "席间醉饱之余":指在宴会或聚会结束时,客人已吃饱喝足,需要醒脾解酒的食物。 - "食之醒脾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