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
【注释】 “西厢记”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杂剧》。此剧第一本第三折写崔莺莺对张生一往情深,但又不敢表露心迹。她以“恰寻归路,伫立空庭,竹梢风摆,斗柄云横”四句自述心境,表现了对张生的思念之情。“眼传情,口不言之”,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她对张生一往情深而又不敢表白的微妙心理。 “今夜甚睡到得我眼里呵”,意为“今夜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我的眼里啊。”这句反映了崔莺莺的孤寂和等待
【诗句】 我则道这玉天仙离了碧霄,原来是可意中来请醮。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译文] 我原以为这位仙女离开了天空中的碧霄宫,却原来是她有意来请我参加祭祀。我这多愁善感的身子,怎能承受得了她的倾国倾城之貌呢? [注释] “玉天仙”:指仙女。 “碧霄”:天空中的宫殿,常用来比喻仙境。 “小子多愁多病身”:这里形容自己年纪轻轻就多愁善感,身体不好。 “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诗句】 - 西厢记 · 第一本 · 第三折 【译文】 - 老夫人让红娘去问长老,小贱人却不来我回话。 - 红娘回来告诉夫人,二月十五日请夫人拈香。 - 我问你做做好事是什么时候? - 红娘笑着告诉姐姐,张生在方丈里等着她。 - 他唱个喏说:我是姓张,名珙,字君瑞,西洛人也,年二十三岁。 - 姐姐,你不认识他吗?他是前日寺里见的秀才。 - 我不知在想什么,世上有这种傻角! - 姐姐
【注释】 1. “今日”:今天。“暮春”:初夏。“天气”:气候。“好生困人”:非常让人疲倦。“不免”:不得不,只好。“唤红娘出来分付他”,是说叫红娘过来吩咐她(指自己)。“何在”:在哪里。“俫扮红”:年轻的女子装扮成小红。“见科”:看见,出现。“夫人云”:夫人说。“佛殿上没人烧香呵”:佛殿上没有人烧香啊。“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和小姐一起到佛殿上来玩一玩儿。“[正旦扮莺莺上]”
诗句释义: 1. 洁云:指寺庙的和尚,洁是其法号。末:指崔护,是崔莺莺的丈夫。 2. 小生不揣有恳:崔护向和尚提出请求。 3. 欲假一室:希望借一间屋子学习。 4. 房金按月任意多少:房租每月由他决定,没有限制。 5. 也不要香积厨、枯木堂:不要寺庙中的香积厨和枯木堂(供佛的庙堂)等地方。 6. 离着东墙,靠着西厢:靠近东墙,背靠西厢。 7. 过耳房:旁通的房子,可以听到正房里的声音。 8.
【译文】 [洁对红云]这斋供道场都完备了,十五日请夫人小姐拈香。[末问云]为什么?[洁云]这是崔相国小姐至孝,为报父母之恩。又是老相国禫日,就脱孝服,所以做好事。[末哭科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小姐是一女子,尚然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望和尚慈悲为本,小生亦备钱五千,怎生带得一分儿斋,追荐俺父母咱!便夫人知也不妨,以尽人子之心
【诗句】 1. 大师一一问行藏,小生仔细诉衷肠,自来西洛是吾乡,宦游在四方。 2. 寄居咸阳。先人拜礼部尚书多名望,五旬上因病身亡。 3. [洁云]老相公弃世,必有所遗。 4. 平生直无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 5. 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衠一味风清月朗。 6. [洁云]先生此一行必上朝取应去。 7. 小生无意求官,有心待听进。小生特谒长老,奈路途奔驰,无以相馈。量着穷秀才人情则是纸半张
诗句翻译 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 译文: 如果我与你这位多情的小姐共享鸳鸯帐,怎能忍心让她铺床叠被?我请求你帮忙,夫人也请帮忙,但她拒绝允许,我只能亲自写一封信让她从良。 注释 1. 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 - 如果我和你这位多情的小姐共享鸳鸯帐。 2. 怎舍得他叠被铺床 - 我怎么能忍心让她铺床叠被。 3. 我将小姐央
```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仆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
【西厢记 · 第一本 · 第一折】 诗句: 1. 村迓鼓: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此,钟楼前面。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 2. 莺莺引红娘拈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 3.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身单)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4. 上马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