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锳
【注释】 1. 露抽篁,风解箨:意思是竹子经过露水滋润后,在风的吹动下,脱去笋壳。 2. 吟鞋:诗鞋。 3. 琅玕(láng gān):玉的一种,多指美石。这里泛指石上的苔藓。 4. 岫(xiù):山洞。 5. 那:指天寒修竹图上画的竹子。 6.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形容简陋。 7. 料伊:想它。伊:他,指竹。 8. 暮寒时候:傍晚的时候,天气寒冷。 【赏析】 此词为作者题咏《天寒修竹图》而作
注释: - 燕帘风絮:用“燕帘”和“风絮”来描绘春天的景色。燕帘,指的是燕子的窝,象征着春天的到来;风絮,则是指随风飘舞的柳絮,代表着春天的气息。 - 几叠江南树:江南地区有很多树木,这里用“几叠”来形容树木的繁茂程度。 - 才起东风天又雨:在春风中刚刚感受到温暖,天空却又下起了春雨。 - 冷了一春词句:这里的“一春”指的是一年的时间,而“词句”则是指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
长亭怨慢 正楼上、乱山无数。点点垂杨,晚霞红处。一片孤帆,夕阳潮落晚鸦聚。一程程路,休去问、旗亭树。树肯管行人,不绿到天涯住。凝伫。望荒城十里,惟有乱云堆絮。元宵过也,怕还有、打灯风雨。得知它、归也不归,万一有、晚潮回去。 注释: 1. 正楼上:正楼上空,即高高悬挂的楼头。正楼上空,即高高悬挂的楼头,指代作者所在的高楼。 2. 乱山无数:形容山势险峻,如万马奔腾般连绵不绝。 3. 点点垂杨
【诗句注释与赏析】 第一句:帘外迷蒙云不住。 - 解释: “帘外”指的是室外,“迷蒙”形容天空中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云不住”意味着云雾不断在窗外飘动。 - 赏析: 这句话通过描绘窗外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为整首词定下了一种悠远、梦幻般的基调。 第二句:卷起飞花,风袅垂杨树。 - 解释: “卷起飞花”形象地描述了风吹过柳枝时,柳絮像被卷起的花瓣一样随风飘散的景象
南柯子 帘额因风蹙,钗痕带月交。 红栏深院小芭蕉。 任是有风无雨、也潇潇。 病久诗才减,心怪酒气摇。 有情没绪把人撩。 不到春归不把、绿杨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深院芭蕉的词,通过描绘芭蕉在风雨中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词的上阕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写了芭蕉在风雨中的形态,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帘额因风蹙,钗痕带月交。”这两句描绘了芭蕉在风雨中的摇曳姿态
长相思,仿独木桥体 【注释】 1. 爱湖西:爱上湖的西边,即爱上湖边。 2. 住湖西:居住在湖的西边,即住在湖畔。 3. 几点斜阳杨柳西:夕阳西下,几点斜晖洒落在杨柳上。 4. 晚风吹过西:傍晚的微风拂过湖的西边。 5. 怕东西:害怕东张西望。 6. 又东西:又想东张西望。 7. 湖上残霞看已西:在湖面上观赏到残落的晚霞。 8. 行人还要西:行者还将继续向西行进。 【译文】
【诗句释义】 入秋天气多风雨(入:进入。秋、天:季节。风雨:风和雨。),幽怀更添凄楚。杨柳到西风,也飘零无主(西风:秋风。也:副词。飘零:飘荡。无主:没有主人)。蛾眉惊老去(蛾眉:美女的眉毛。惊:惊讶。老去:衰老。)。争怪得、鬓丝如许(鬓丝:鬓发。许:足够。)。休去登临,乱山只在,晚蝉嘶处(休:不要。登临:登山游览。乱山:杂乱的山峦。)。日暮翠衣单,清霜早、已上碧梧高树(翠衣:绿色的衣裳。清霜
菩萨蛮 喜蔼卿自毗陵归释义:喜气洋洋的卿自毗陵回来, 注释:毗陵,指徐州。 小楼昨夜东风骤。一春花事阑珊够。 释义:昨晚小楼上吹过猛烈的东风,春天的花事已经渐渐结束了。 注释:骤,猛烈。阑珊,结束。 斜月绿窗低。梦回闻马嘶。 释义:月光斜洒在绿色的窗户上,醒来听到远处的马嘶声。 注释:低,形容月亮斜挂的样子。 梨花明似雪。含笑开门说。 释义:梨花明亮如雪,她微笑着开门迎接你。 注释:明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满庭芳·饯春》。 译文: 桂花帐紧闭着,愁绪萦绕;兰灯剪断了梦。这次春天依然病了。 落花飞絮,点点落在琴弦上。何况又是丝丝雨后,闲阶上长满了苔藓。 疲惫不堪地度过时光,十年往事,摇曳如烟。 韶华如指间的沙,一弹就逝,炉香风影中细问禅意。 怎轻轻度过这中年。 手捻垂杨低问,东风里说甚缠绵。 斜阳近处,寒鸦几点,团扇正栏杆。 赏析: 这首词以惜春、伤春之情为主旨
高阳台 题双溪蚱蜢载愁图 桐墨题欢,蒲帆卷恨,匆匆催上吴舲。 何处停桡,前头有座旗亭。 绿蒙蒙地人家柳,忆当初、此地移筝。 到如今、纸阁芦帘,记不分明。 人生但似江潮水,便两三枝桨,打也难分。 已是离筵,休教酒又愁醒。 湖天如梦低归雁,怕芦花、不算飘零。 一程程、风起潮声,雨做秋声。 注释: 1. 双溪:地名,在今江苏苏州附近。 2. 蚱蜢(zhe méng)载愁:指画中蚱蜢载着忧愁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