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敦复
【注释】: 1. 碎玉成烟:形容泪滴如珠,晶莹剔透。 2. 零珠搁泪:比喻泪滴如珠,晶莹剔透。 3. 青衫: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诗人自己。 4. 目送飞花:形容眼望着飘飞的花瓣。 5. 那堪:哪堪,怎能忍受。 6. 佳人命薄都肠断:意指命运不济的女子都会让人肝肠寸断。 7. 最凄清:最凄凉、最清冷。 8. 小阁银灯:指小阁内的灯光,泛指温馨而浪漫的居所。 9. 小院银筝:指小院里弹奏的银筝音乐
高阳台四首 其一 水碧湘裙,苔青画屧,一庵秋梦萧萧。燕子飞来,伤心怕问前朝。芳犀已抵千金重,秪怜才、两字魂销。带愁描、露叶娟花,廿五离骚。 妆楼粉黛都销歇,听鱼山梵唱,夜雨无憀。三尺香坟,他时杯酒须浇。脂田一棱飘儿菜,峭西风、吹上寒潮。旧红桥、几树垂杨,几处琼箫。 注释 - 水碧湘裙:描绘女子穿着的裙子颜色如水般清澈碧绿。 - 苔青画屧:画屧的颜色是青苔般的绿色。 - 廿五离骚
璚仙梦碎玻璃枕。鸳愁绿绣芙蓉锦。帘额荡珠烟。夕阳如病天。相思嫌味浅。芳绪金刀剪。无处拾残红。画楼杨柳风。 注释:璚仙的梦境被打破,就像玻璃枕头碎裂一样,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鸳鸯因为忧虑而愁容满面,绿色的绣花如同一朵盛开的芙蓉花,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和纯洁。窗帘上的珠帘随风摇曳,像是烟雾一般飘渺。夕阳如同一个病人一样虚弱地悬挂在空中。相思之情让人感到苦涩,就像味道太淡一样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高阳台四首》中的第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凤纸笺愁:用凤纸笺写的书信充满了忧愁。 2. 鸾衾压梦:用鸾被压着的梦境,暗示了深深的思念。 3. 天涯几惯无憀:在遥远的天涯,已经习惯了没有你的日子。 4. 草草尊前:匆匆忙忙地举杯,当时记得花朝。 5. 丁冬刚听琵琶语:刚刚听到琵琶的弹奏声,仿佛你的春魂已经被消解一半。 6. 更何堪
【诗句】 扬州慢二首 其二 【译文】 修竹茅庵,疏灯禅榻,当时曾下南州。 又江湖去也,听夜雨孤舟。 莫重认、荒菭断石,美人何在,云散风流。 想黄絁入道,十年一梦红楼。 玉梅万树,酹香魂、西子湖头。 算花月因缘,人天慧福,难得双修。 小劫华鬘过了,情禅破绮恨都收。 祗香光多事,飞鸿残雪痕留。 【注释】 修竹:指竹子修长挺拔的样子。 茅庵:指简陋的庵堂。 禅榻:佛教中修行用的卧榻
【译文】 扬州的马儿在西风中,蟋蟀在残败的城墙上鸣叫,故宫里绿草覆盖着秋天留下的野草丛。 渔夫樵子白发苍苍,也有些事情模糊难辨,不要再次寻找琉璃瓦片和碧苔,那都是年月的痕迹,已经不复存在了。 更不要寻找妆楼的所在,当年谁画过眉毛? 秣陵城气派不凡,可以想见先朝遗恨都留在南都。 那些凤阁龙楼,现在都成了江山美景,麦田秀美,夜月之下有啼狐。 人们常说宝衣化成蝴蝶,寒烟中的古井落青梧。
【诗句释义】 1. 巧绾银丝,更排匀翠朵,者般工致。 - 精巧地编织着银色的丝线,精心排列着翠绿的花瓣。 2. 娇黄半吐,宛转撩人情思。 - 娇嫩的黄色刚刚露出一点,仿佛在撩拨人心的情思。 3. 天寒九九,费揎袖、玉纤拎起。 - 天气寒冷,数着九九(指冬至)的节气,我伸展衣袖,拿起玉制的细手帕。 4. 莫错认、茉莉风流,悄看水晶帘底。 - 不要误认为这是茉莉花的香气,悄悄地看那水晶帘背后。 5.
黄金铸出相思字。 春愁白玉堆成泪。 夫婿可还乡。 天涯草又芳。 灵犀通一点,有梦时相见。 直是不思归。 恨来无奈伊。 注释:相思之情如同用黄金铸造的“一字”,寄托着深深的思念之情;春天的忧愁如同白玉一样堆积成泪水。夫婿可以回家,但天涯的草地却依然美丽芬芳。心灵相通的默契就像灵犀一样,即使不能相见,也能在梦境中相遇。然而,我直率地不想回到故乡,因为离别之痛难以承受,只能任由这份无奈的情感萦绕心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诗意,然后根据注释翻译诗句,注意重点字词如“销魂”“绛阙”等的写法,最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作用。 瑶台第一层 万古销魂愁易老,三秋桂梦飘。高寒绛阙,天空眇眇,海碧迢迢。 注释:我站在这瑶台上仰望着远方,心中不禁感叹万千:那曾经令我销魂的忧愁早已随风而逝;那三秋的桂花梦也随风飘散了。高耸的宫殿在高高的天边显得如此渺小,大海也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延伸而去。
诗句释义: - 庭院昏黄蕉梦绿,画帘窣地愔愔。 - "蕉梦绿"形容室内的景色如同在绿色梦境中一样,而"画帘窣地"则形容画帘被风吹得紧贴着地面,发出轻柔的声响。"愔愔"是形容声音轻柔、和谐的意思。 - "玉人微叹出花阴"描绘了一位美人在花香之中微微叹息的画面。"玉人"通常用来形容美丽如玉的女子,而"微叹"则是她轻轻叹了一口气。"出花阴"可能指的是她在花香中走出,或是指她走出花荫。 - 生衣围翠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