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
《沁园春·春情》是宋代词人辛稼轩的词作。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因情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 玉案尘生 玉案:古代用来放置食物或酒器的玉石制的台面,此处指书房中的书桌。尘生:灰尘满地。 金炉香烬 金炉:一种用金子做的炉子,用以燃烧香料。香烬:燃烧后的香料残骸。 罗幕含愁 罗幕:用罗织物做的帐幕,这里指窗户。含愁:含着忧愁。 问帘外桃花 问:询问。桃花
莺啼序 得琅轩自沪来书,并诗一章却寄,用前送别韵 春风那堪握手,感情深似水。 残更转、似酒初醒,金荷开尽红蕊。 自别后、吟怀渐冷,遥天盼断征鸿坠。 乍传来、素简缄愁,又牵离思。 璧月宵明,琼卮夕泛,漫临风念子。 更魂断、细雨纷纷,清明时节又至。 望江南,青山如画,为长送,归帆东指。 算天涯,荒草萋萋,自饶春意。 游仙梦杳,归雁声寒,惯连宵不寐。 长记取,墨花香篆,旧日情致。 携酒登临,与君挥泪。
诗句解读: 1. 金缕曲 寄怀袁琅轩沪上 2. 别恨应难写。 - 描述与袁琅轩分别后心中难以抑制的悲伤和怨恨。 3. 问袁生、起居饮食,近何如也。 - 询问袁生近来的生活状况如何。 4. 数载知交星共散,落落此身俦寡。 - 经过数年的相处,许多朋友像天上的星辰一样分散了,只剩下自己一人孤独地生活。 5. 试遥望、暮云高下。 - 试着遥望远方,看那夕阳下的云彩是高是低。 6. 只道江南多好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点绛唇·赠王德仁》。 首句“南人北来携食物”,意思是来自南方的人来到了北方,带来了食物。这里的“南人”指的是范成大的同乡或朋友,他们来自南方地区,来到北方生活。这里的“食物”可能是指他们带过来的家乡特产,或者是他们带来的其他食物。 次句“数事故园风味差足慰乡思”,意思是通过品尝这些食物,可以弥补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事园风味”可能是指他们在北方的生活经历
【注释】 ①步曾:即步曾。曾(zéng):姓;素:平声字,无义;抱:动词;远志:远大的志向;一日:一天之内。 ②嘉:赞赏。 ③赋此阕:作这首词给步曾。 ④问人天、何堪伫足:指人天境界高远,难以驻足。 ⑤玉峰瑶圃:玉做的山峰和瑶池的花园,泛指神仙世界。 ⑥蓬瀛十丈:蓬莱仙界有十丈高的仙人,这里借指仙境。 ⑦贯月浮槎(chā chuá):传说中用木筏漂浮在太空中的木人,用以比喻仙人。 ⑧支机觅石
诗句释义与译文 西河 重入都门,景物异昔,沧桑之变,乃复如斯,怆然赋此,用清真韵: - 西河:指的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古时称黄河以西的地区为西河。 - 重入都门:回到京城。重,又。 - 景物异昔:昔日的景色与现在大相径庭。 - 沧桑之变,乃复如斯:经历了时间的沧桑变迁,现在的景象又回到了从前。 - 怆然赋此:悲伤地写下这首诗。 - 用清真韵:使用周邦彦风格的词调(清真调)。 名胜地
三姝媚·封署送春 【注释】: 1. 清琴:指琴。愁独谱,指独自为春天而谱写的曲调。听啼鹃声声,唤人凄楚:杜鹃鸟的叫声在人们耳边响起,使人感到哀伤与悲凉。 2. 无计留春:没有办法留住春天。著游丝、低罥画阑干处:着落(附着)着飘飞的柳絮像线一样缠绕在栏杆上。 3. 燕妒莺猜:燕子和黄莺互相嫉妒猜疑。便消得:就足以、足够了。韶光如许:即“韶光如许”,意思是美好的时光如同这样长久地存在着。 4.
【译文】 黄河滚滚,又见兴亡交替,多少次南北迁移。 长恨总如东逝水,万劫千秋曾历。 风挟冯夷,水争神禹,天远孤帆直。 沧桑难记,旧游休问霞客。 谁复泛海求仙,蓬莱遥望处,迷漫无迹。 百岁光阴如此易,可许中流暂立。 桃浪翻红,柳堤凝翠,数点山摇碧。 夕阳西下,野云幻出飞白。 【注解】 1. 壸中天:指壶中的天地,喻指宇宙或世界。 2. 黄流滚滚,又兴亡送尽,几番南北:黄河的水流滚滚而来
《沁园春·自嘲》是清朝末年著名诗人王易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自省和独到的人生观,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个人感悟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诗的意境与主题: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感慨。通过对“王生”的描述,诗人揭示了他的身份和经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 通过使用诸如“数载栖栖”、“身世如何”等词句,诗人描绘了一幅自己历经沧桑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每句九字,上下片各有五句。 夜行河朔:作者当时居住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其地在黄河以北,所以称“河朔”。 荏苒:指时间流逝。 南河北蓟:指南唐、后晋、北汉三个割据政权。 沦落青衫仍似旧,底事宵行亟亟:意为自己虽然穿着一身青衫,但仍然是那个落魄的自己,为什么还要匆匆连夜赶路? 古木声哗,荒榛影乱,疑有幽人宅。残蟾天半,寒光摇动空碧:意为古树参天,发出喧哗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