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注释】: 潇湘:今指湖南。潇水、湘江一带,古称潇湘。 沧:青色。 留不住:留不住的船儿。 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饮? “一尊”是古代酒器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景的词。 开头二句写离别时所见。潇湘地区多雨,船篷上滴着雨点。作者在船中看到潇湘两岸的烟雨迷蒙,想到即将和亲人分手,不禁愁绪满怀,忍不住要拍打船篷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这两句写景细腻逼真,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气氛。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译文:昨夜风雨交加,秋风吹过帘帏发出飒飒的声响。蜡烛燃烧到了尽头,滴滴的漏壶水声让诗人频频地起身坐下难以入睡。 注释:昨夜:指昨天晚上。兼:同时。帘帏飒飒秋声:帘帏上秋风瑟瑟的声音。飒飒:象声词,形容风声、雨声等。秋声:秋的声音。烛残:蜡烛燃尽。欹:倾斜。起坐:起身。不能:无法。漫随流水:随意地随着水流流逝。算来:想来。一梦浮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明确要求,然后根据内容和情感从主题、意境、手法等方面分析。此诗为乐府诗,是一首抒情诗。全诗通过对乌啼的描写,抒发了游子思乡怀归的感情。首联写月明之夜,乌儿惊鸣,绕树飞转;颔联写乌啼声中,碧树高枝,含烟露水;颈联写月亮西坠,城上女墙低垂;尾联写月中桂花树,日中有扶桑树。最后用“何不上天去?一声啼到曙”作结,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乌夜啼引 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倾家卖产将自赎。 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 少妇语啼乌,汝啼慎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 【注释】 ①乌夜啼:即《乌夜啼曲》,唐教坊曲名。此词以乌的鸣叫声为引子,抒写一位官吏因犯法而被捕入狱,被迫变卖家产以求赎罪的情景。 ②秦:指唐朝。 ③长安:古都城名,今西安西北。这里指唐代长安城内。
诗句释义: 1. "黄云城边乌欲栖" - 描述在城边的黄云之下,一只乌鸦想要栖息。 2. "归飞哑哑枝上啼" - 描述乌鸦归巢时发出的声音,像是在枝头哭泣。 3. "机中织锦秦川女" - 描述一个在织机旁劳作的秦川女子。 4. "碧纱如烟隔窗语" - 描述了窗外传来的模糊声音,如同飘动的碧纱。 5. "停梭怅然忆远人" - 描述女子因思念远方的人而停下了手中的织布机。 6. "独宿孤房泪如雨"
注释: 城上归时晚,庭前宿处危。 月明无叶树,霜滑有风枝。 啼涩饥喉咽,飞低冻翅垂。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夜晚归途中所见所感的诗。诗人通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归途中的景象和心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 首句“城上归时晚”,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回到城市的情景。这里的“晚”字,既表达了时间的推移,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 第二句“庭前宿处危”
【注释】:辞家:离开家乡。乌夜啼:古代一种曲调名。其三:诗篇有三,此处指作者的第三首。侬(nóng):对女子的尊称。欢:快乐。无啼音:没有哭声。裂帛作还书:把破布撕裂成纸写信回家。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女子离别丈夫远走他乡时心情的诗。开头两句说辞别丈夫远行去了,我独自在异乡居住。“辞家”是说离家;“远行去”是说远嫁或外出。“侬欢独离居”是说自己很欢乐,但只身一个人住在外。这两句是说
【注释】: 乌夜啼,乐府相和歌平调曲名。 隐:隐约。欢家:指欢乐之家。 当奈独思何:怎么忍心独自思念。 【赏析】: 《乌夜啼》为唐教坊曲,本题意指咏乌,但诗人借物喻人,以鸟的孤独寂寞来比喻游子的思乡之情。此诗即用这种手法,描写了一位远离家乡,在异乡飘泊的人,看到远处有灯火通明的人家,想到自己也应该在那里有亲人等待,可是自己却身无定所,不能回去,只能空自惆怅地叹息:“欲飞无两翼”,想飞而没有翅膀
【注释】 长樯铁鹿子:桅杆上挂着的帆篷,像铁铸的鹿子一般。 布帆阿那起:帆篷被风吹起。 诧侬安在间:你怎么突然不见了呢? 安在:何处,哪里。 阿那:语气词。 起:飘动的样子。 【译文】 桅杆上的帆篷,像铁铸的鹿子一样高高扬起;布帆被风吹得鼓胀起来了。你人呢?怎么突然不见了呢?一去就是几千里地。 【赏析】 《乌夜啼·山亭柳》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写离别之情,通过描写别船离去、帆篷飘扬的情景
【注释】乌臼:即乌鸦。欢子:乌鸦的别名。冒暗去:偷偷离开。 【译文】可怜这乌臼鸟,竟然能言知天将破晓。它无故在三更半夜啼叫,原来是为欢子而鸣。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乌臼鸟比人,写乌臼鸟夜半啼鸣的情景,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之情。《乌夜啼》一题,最早见于《太平御览》引《古今乐录》,原诗已失传,现存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拟作。 即乌鸦。乌鸦有“性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