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注释】 桃源:指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里借指故乡。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古人认为此日阳气渐生,百神毕至,所以称“人日”。 粘鸡(zhān jī):用糯米粉和鸡蛋调合,蒸熟而成的食物。 春兰:指春兰花。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回忆在桃花源中与故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之情。 首句“画帘垂处春光乱”,描写了一幅春日美景的画面。画帘垂挂,春光洒满整个院落,让人感到眼花缭乱
这首诗是苏轼对友人澹生校书居所旧址的怀念。诗中通过回忆往日与友人一起在平康宿酒的情景,感叹时光易逝,人事已非。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春天美景和花竹的热爱,以及对于荠麦、蛱蝶等春意盎然景象的赞美。 下面是逐句翻译: 桃源忆故人春日过澹生校书所居旧址 —— 我怀念我们曾经在一起度过的日子。 曾过平康宿 —— 我曾经去过平康宿喝酒。 风飐绣帘蔌蔌 —— 风吹动绣帘,发出沙沙的声音。
【注释】 桃源:桃花源,传说中避秦乱而隐居的地方。 人家:指天台山中隐修的道士。 鸡犬云中断:言其人烟稀少,如在云中断处。 也没深深庭院:言庭宇深幽,不见一人。 空记去年人面:言去年与她相见时,她容颜如画。 倚碧桃花见:言倚靠在盛开的桃花上,看见她美丽的样子。 薜萝夹道红飞遍:言薜萝丛生,花落满地。 莫是阮郎归也:言是不是阮肇归去后,他和她相会了? 了一家秦晋:谓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夫妇。
【注释】 白杨:落叶松。枫叶:枫树的叶子。俱零乱:全都落了。旧恨:指过去的积怨。大家:大家庭。年时:过去的时候。 小宴:小型宴会。京洛:古洛阳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浮沈:沉浮。倦:疲倦,困顿。 供愁:为忧愁所困。又阻:又一次被阻。红绫宴:用红色绫罗做的宴席。 落魄:穷困失意。频呼:屡次呼唤。鹦盏:鹦鹉杯。转战:反复战斗。 何处:什么地方。吹箫管:吹奏箫管。 【赏析】 此词是怀友之作
【解析】 “青袍碧水丹山客,题遍临江幽石。细认当时行迹”:穿着青色长袍,行走在碧水的山间,题满了临江的石头。仔细辨认当时的足迹。 “廿年浪把虚名掷。散落清訇崖壁。还按旗亭歌拍,入峡讴羌笛”:二十年来,我浪掷了虚名。飘散在崖壁上。还按着旗亭里歌唱的拍子,走进峡谷里,吹奏着羌笛。此句中的“虚名”指的是功名。 【答案】 译文:穿着青色长袍,行走在碧水中,题满了临江的石头。仔细辨认当时的足迹。二十年来
【注释】 乍晴乍雨:一会儿晴,一会儿雨。清明候:清明节的天气。罗衣:指妇女的衣裳,因古代妇女穿的衣服多用罗纱制作。寒透:冷得透骨。满目繁华:到处是繁华景象。恨杀东风:恨极了春风。骤:急。百舌:一种鸟名。残芳昼:指春天将要过去。相思豆:一种形似豆而小的果实,古人常用来比喻思恋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小词,以春光、百花、百舌等喻人,写闺中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相思的痛苦心情
【注释】 桃源:即桃花源,在今湖南省常德县西南。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攻下长沙后,将原唐僖宗时所封的“大都督”改为“武安王”,并改府治为“武安府”。后来此地成为湖南境内著名的风景胜地。 故人:指故乡和亲人。 泪痕:泪水浸湿的衣服。 血:这里用作比喻,指眼泪。 【译文】 我思念家乡,整天心里就像被结住了一样,等到黄昏时分才稍稍好受一些。 晚上一个人寂寞得悲伤,看到冷月,听到寒蛩(蟋蟀)
诗句注释: - 门前一尺桃花雨:描述门前落下像桃花一样的雨,形容春雨绵绵。 - 玉骢轻去:形容马轻盈地离去,暗示着离别。 - 点点春愁如絮:春愁如细如丝的柳絮般飘散。 - 飘到眉心住:将春愁带到眉毛间停留,表达了深深的忧愁和思念。 - 灯边夜按红么谱:在灯下弹奏着红色的琴谱,暗指深夜的孤独和寂寞。 - 尘满翠弦筝柱:筝上的灰尘满了,形容长时间的弹奏,可能也隐喻了内心的烦恼或哀愁。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重衾梦冷流苏帐。”意思是:重衾之下,我正梦见你;流苏帐子中,我正梦见你。重衾:被子。流苏:指帐帷上的下垂的饰物。 “夜深人静时,我梦见你,梦中你也在想念我,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雁声斜掠南楼上。知否天涯惆怅。”意思是:窗外传来了雁叫,斜掠南楼,你知道我在天涯他乡,心中多么惆怅! “十二阑干无恙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桃源忆故人为主题,描绘了自己对桃花的热爱和向往。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1. 图中春色浓如许。春只银毫能驻。写出嫩红娇吐。 - 译文:图中的春天如此浓郁。只有春天才能留住它的存在。画出了嫩红色的花瓣娇媚地绽放。 - 注释:图中的、春天、银毫、嫩红、娇吐,都是关键词汇,它们分别代表了画中的春意、春天的存在感、颜色(银白)和形态(嫩红)。 -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