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区区游宦,便回棹、谢山阴。算谁似君侯,莼鲈有味,富贵无心。匆匆又移玉节,恨相思、何处更相寻。渭北春天树边,江东日暮云深。
岸花樯燕动悲吟。把酒惜分襟。问玉井莲开,三峰绝顶,谁共登临。长安故人好在,忆元龙、名重古犹今。说与英雄湖海,应怜枯槁山林。
【注释】1.“倦区区游宦”:厌倦了区区小官的仕宦生涯,表示自己渴望隐居。2.“山阴”:地名,今浙江绍兴,这里指故乡。3.“算谁似君侯”:以您相比,您有谁能比得上?4.“莼鲈有味,富贵无心”:我爱吃莼菜和鲈鱼,对富贵荣华没有兴趣。5.“渭北春天树边”:渭水以北春天树木旁边,这里指家乡。6.“江东日暮云深”:江东傍晚云彩浓厚,这里指故居。7.“岸花樯燕”:岸边的花和停着的船,燕子在船上吟唱。8.“玉井莲开”:玉井莲花盛开。9.“三峰绝顶”:山峰最高处。10.“长安故人”:指友人。11.“忆元龙、名重古犹今”:元龙(陈琳)的名声,古往今来都很著名。12.“说与英雄”:向豪杰们讲述这件事。13.“湖海”:这里指朋友。
【赏析】这是一首怀归词,抒写作者辞官后欲隐归田园的心情,表达了他对于仕途得失、荣辱升迁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于故国山水、故人之怀念和向往。全词语言平易流畅,感情真切自然,意境清丽幽远。上阕主要写自己辞官归田的决心及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下阕主要写自己归隐的愿望,抒发对官场的淡泊之情。
首句直抒胸臆:“倦区区游宦,便回棹、谢山阴。”这两句是说:厌倦了奔波劳碌的仕途生活,于是乘兴而归,辞别了山阴。“倦”字点出词人的归意之切,“便”、“谢”二字则表明其行动之迅速。“算谁似君侯,莼鲈有味,富贵无心”,此三句为过渡之语,由归去之意引出对归去原因的说明。词人认为,惟有像你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一位像范蠡那样的隐士呢!“算”即“料想”。“君侯”是对对方的泛称,指对方能如范蠡那样,既品尝到莼羹鲈鱼的美味,又远离了功名利禄的诱惑。
过片“匆匆又移玉节”承上启下,写自己辞官归去的原因。“匆匆”二字,既写出词人匆忙离去的情景,也表现其心情的急切。“恨相思、何处更相寻”两句是说:只恨离别以后,彼此之间再也不能相见了。这里的“恨”字,既是表达自己的无奈,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埋怨,埋怨对方不能理解自己辞官归田的原因。“渭北春天树边”以下五句,写自己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渭北春天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江东的日暮景象,则让人感到凄凉孤独。
过片之后,词人的情绪逐渐低落,转而描写自己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岸花樯燕动悲吟”,写的是自己站在船上,看着江边的花草和飞翔的燕子,不由得发出了悲哀的吟咏声。“问玉井莲开,三峰绝顶上,谁共登临?”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想请问你,那玉井中盛开的莲花是否依然开放,那高耸入云的山峰顶端是否还有人在那里登临赏玩?这几句是词人在想象对方的生活状态。“长安故人好在”以下六句,则是对故人生活状况的询问。“长安故人”指老朋友。“忆元龙、名重古犹今”,意思是说:我在怀念你啊,你的大名千古流传,就像东汉末年的祢衡一样。祢衡曾因才华出众而被曹操赏识,后因为言辞激烈得罪于曹操而被处死。“说与英雄湖海,应怜枯槁山林”,意思是说:我要将我的遭遇告诉给那些英雄豪杰们,他们一定会同情我这样的被贬谪的人。“应怜枯槁山林”中的“应怜”,就是应该怜悯的意思。“湖海”,泛指天下,这里是指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后两句“说与英雄湖海,应怜枯槁山林”,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又是对全文情感的升华。全词在结构上前后照应,首尾相应;在内容上虚实结合,寓情于景;在抒情方式上,既直接抒情,也间接抒情,充分体现了婉约派词作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