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以无唤作无,茫荡顽空涉畏途。
今人以一唤作一,偏枯苦执费工夫。
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
一无两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无一歌

今人以无唤作无,茫荡顽空涉畏途。

今人以一唤作一,偏枯苦执费工夫。

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

一无两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注释:

  1. 今人:现在的人们。
  2. 无唤:无的呼唤。
  3. 茫荡:模糊不清。
  4. 顽空:固执而空洞。
  5. 涉畏途:面对困难和危险的道路。
  6. 偏枯:偏执、僵硬。
  7. 苦执:苦苦坚持。
  8. 便于:有利于。
  9. 知无一:知道“无”的存在。
  10. 无一先生:指《老子》中的“无为”思想,认为“无”是一切的根本。
  11. 大事毕:大事完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无”的哲学思考诗。诗人通过对“无”的不同解读,展现了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刻批评。

首联:“今人以无唤作无,茫荡顽空涉畏途。”这里,诗人指出了现代人将“无”误读为“有”,从而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仿佛走进了一条充满恐惧和不确定的道路。

颔联:“今人以一唤作一,偏枯苦执费工夫。”进一步揭示了现代人在追求知识时往往陷入偏执、僵化的思维模式,他们苦苦挣扎却不得其解,这种徒劳无功的努力正是这首诗想要讽刺的地方。

颈联:“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诗人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即真正的理解“无”的存在,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局限于局部或片面。只有掌握了这一核心观点,才能真正做到“知无一”。

尾联:“一无两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这是整首诗的最高点,也是诗人对“无”的最深层次的理解。诗人认为,只要把握住了“无”的本质,就能解决所有的难题,实现人生的价值。这里的“无一先生”指的是《老子》中的“无为”思想,认为“无为”才是人生的正确道路。

这首诗通过对“无”的深入探讨,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它鼓励人们跳出狭隘的思维模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人生的真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