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蟋蟀共悲凉,病木飘残托腐肠。
邻媪秋来借灯火,行人夜语怨参商。
啼残红叶催霜雨,吟傍黄花饮露香。
商榷秋风与秋月,腹中那有许雌黄。
诗句释义及注释:
西风蟋蟀共悲凉,病木飘残托腐肠。
“西风”指秋季的风。
“蟋蟀”是秋天常见的昆虫,常在夜间鸣叫。
“病木”比喻脆弱或衰弱的生物。
“托腐肠”形容植物因秋风而变得枯萎和腐朽。
这两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西风带动的蟋蟀声伴随着树木的凋零,表现出深秋的凄凉感。
邻媪秋来借灯火,行人夜语怨参商。
“邻媪”指的是周围的老妇人。
“秋来”指秋天的到来。
“灯火”象征温暖和光亮,也暗示生活的希望或慰藉。
“行人”通常指旅途中的人们。
“怨参商”出自《诗经》,原意是抱怨时间不协调。这里可能指对时间流逝感到哀怨。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老妇们在秋风中相互取暖,而旅人则在寂静的夜晚中低声倾诉着他们的忧愁和哀怨。
啼残红叶催霜雨,吟傍黄花饮露香。
“啼残红叶”意味着叶子被秋风摧残至残损。
“霜雨”是指降下的冷霜和雨的结合,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
“黄花”通常指菊花,这里用来象征秋天或晚霞。
“饮露香”形象地描述了花朵在露水中吸收水分的过程。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更加凄美的画面,红叶在秋风的吹拂下逐渐凋零,而菊花在露水中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形成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氛围。
商榷秋风与秋月,腹中那有许雌黄。
“商榷”意为讨论或商议。
“秋月”指秋天的月亮。
“雌黄”是一种矿物颜料,古人常用其书写时涂抹于文字之上以更改或修饰内容。
这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对秋风和秋月的深刻思考,认为它们虽然美丽但无法改变事物的实质,就像用“雌黄”修改文字一样徒劳。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美好时光易逝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秋天气息的场景中。首句通过西风和蟋蟀的声音引入了季节的转换,接着通过“病木”和“托腐肠”进一步加深了这个季节特有的萧索感。接下来的句子,通过老妇和行人的形象,以及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展示了人们在这个季节里的互动和他们的内心体验。最后,诗人通过对秋风、秋月的议论性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一个秋天夜晚的美丽画卷,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