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山中路诘曲,夕阳木杪见人家。
笋舆穿树惊霜叶,桐杖敲云损土花。
白雁秋高还荡顶,流萤月黑出檐牙。
匆匆但得皮肤耳,出外逢人莫浪夸。
【解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雁山的所见所感,皆为眼前之景。首联“北雁山中路诘曲,夕阳木杪见人家”描写了北雁山路弯弯曲曲、斜阳照在树木顶端的景象;颔联“笋舆穿树惊霜叶,桐杖敲云损土花”以“笋舆”和“桐杖”作宾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乘坐着小巧玲珑的竹轿穿行于树林中、手持竹竿敲打着云朵时不小心把泥土上的小花碰落的情景。颈联“白雁秋高还荡顶,流萤月黑出檐牙”描写了秋天傍晚时分,一群大雁在天空飞翔,飞得高高的在白云之上,而地上的萤火虫在夜色中闪烁出微光,好像月亮的牙齿一样挂在屋檐上。尾联“匆匆但得皮肤耳,出外逢人莫浪夸”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繁华的冷漠和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译文:
北雁山的路很曲折,太阳落下的时候,从树梢上可以看见人家。
乘坐小轿在树林里穿行,惊动了树上的霜叶;拿着竹杖在云层之间行走,损坏了土上的小花。
一群大雁在天空飞舞,飞得高高的在白云之上,夜晚的流萤在月光中闪耀,好似屋檐上挂着的牙齿一般。
匆匆忙忙只是为了得到一点皮毛罢了,出去外面碰到人不要轻狂地夸耀。
赏析:
本诗写雁山之行,表现诗人对世俗繁华漠然置之的闲适心境。前二句写山间小道,后二句写登高望远。“木杪见人家”,是说在暮色四合之际,才看到远处有人家,可见路途崎岖。“笋舆”,即轻便的竹轿,这里指小轿。“穿”,穿行。“霜叶”,指树叶上挂着的霜珠。“桐杖”,即手杖。“敲”,用杖击打。“损土花”,指把土上的小花敲落了。这里“霜叶”是动词作状语,“土花”是名词作宾语。这两句是说:乘坐竹轿穿行于树林之中,惊动了树枝上带着霜珠的叶子;用手杖敲击着云朵,损坏了土上的小花。后二句写仰望高处,遥望天边飞过的一群大雁,飞得高高的在白云之上。“荡顶”,即飞临高空。“檐牙”,指房檐上像牙齿一样的东西,这里代指房屋。这两句是说:夜晚,一群大雁在天空飞翔,飞得高高的在云层之中。夜深了,星星都隐没了,只余下几支流萤在夜色中闪闪烁烁,好像月亮的牙齿一样挂在屋檐上。这几句是说:在月光下,只见流萤闪闪发光,好像是屋檐上亮起的牙齿一般。这两句是说:匆匆忙忙,只是为了获得一点点皮毛而已。这里“出外逢人莫浪夸”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全诗最精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