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阴符,宝藏灵文,贤圣尽钦。论杳冥恍惚,精微至道,有无升降,动静浮沉。六洞飞玄,三宫妙化,繟匹双关两间侵。明虚谷,大无穷无测,非浅非深。
灵光照满清音。混一气方知合古今。奈迷人不晓,多能几会,傍门小法,乱觅胡寻。背觉合尘,朝闻夕改,马劣猿颠难捉擒。休嗔道,恐功无显验,败坏初心。
这首诗的原文是:
沁园春·道德阴符
道德阴符,宝藏灵文,贤圣尽钦。论杳冥恍惚,精微至道,有无升降,动静浮沉。六洞飞玄,三宫妙化,繟匹双关两间侵。明虚谷,大无穷无测,非浅非深。
灵光照满清音。混一气方知合古今。奈迷人不晓,多能几会,傍门小法,乱觅胡寻。背觉合尘,朝闻夕改,马劣猿颠难捉擒。休嗔道,恐功无显验,败坏初心。
逐句释义
- 道德阴符:这里指《道德经》中的“阴符”,是古代道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强调内省和自然法则的重要性。
- 宝藏灵文:指道家认为的宇宙间所有智慧和力量都蕴藏在其中,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领悟去发现和理解。
- 贤圣尽钦:指的是有道德和智慧的人对这一学说都非常尊敬和钦佩。
- 杳冥恍惚:形容事物深远而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 精微至道:指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达到精微的境界,理解并遵循自然的规律。
- 有无升降:指事物存在与否、变化无常,没有固定不变的状态。
- 动静浮沉:指事物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既有静态也有动态。
- 六洞飞玄:指六个洞天福地可以让人通达神秘的玄门。
- 三宫妙化:指道家所说的三个宫殿,即天地人三才,能够使人得到神奇的变化。
- 繟匹双关:指两个相互关联的事物或概念,这里比喻两种不同的修行方法或途径。
- 明虚谷:意为明白虚无的境地,强调内心的清净和空灵状态。
- 大无穷无测:指宇宙或道理非常广大、深远,难以测量。
- 非浅非深:形容知识和智慧不是浅薄的,也不是深不可测的。
- 灵光照满清音:象征心灵的光芒照亮了一切,声音清澈而纯净,反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 混一气方知合古今:意指只有融入整体,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古与今的关系。
- 奈迷人不晓:意思是那些迷失的人不理解。
- 多能几会:表示很多人虽然有能力但却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思。
- 傍门小法:指错误的或非正统的方法或理论。
- 乱觅胡寻:指盲目寻找、随意尝试,没有得到正确答案。
- 背觉合尘:违背直觉,与世俗同流合污。
- 朝闻夕改:早晨学到的知识,晚上就忘记了,形容学习态度不认真。
- 马劣猿颠:比喻人的资质愚钝,不能迅速领会和掌握知识。
- 休嗔道:不要责备或生气。
- 恐功无显验:害怕努力没有明显的效果。
译文
《沁园春》是一首表达对道家思想深度感悟的诗。诗人通过对“道德阴符”的阐述,表达了自己对道家哲学的理解,认为这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智慧。他认为这种智慧不是表面的、肤浅的,而是深刻、深远的,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
整首诗充满了对道家思想的赞美和敬畏之情。通过各种生动的比喻和描绘,诗人展现了道家哲学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评和反思,对那些迷失于物质和世俗的人提出了警告和劝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性的诗歌。它以“道德阴符”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洞察。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某种批判和反思,对于个人修行和道德提升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