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喜亡悲,虚劳尘世,许年多少倾危。是非成败,荣辱两亏衰。富足于身大患,贫穷又、遣我寒饥。急如个,不来不去,父母未生时。
虚无中有象,神风显焕,物炫星晕。同天澄瑞,同地地幽微。至道包盈法界,归元首、永劫无疑。离生灭,不增不灭,常与太虚齐。
【注释】
1.生喜亡悲:生,指出生;喜,指欢喜;亡,指灭亡。生喜亡悲意即人生在世有喜有悲。
2.许年多少倾危:许年,很多年;倾危,指倾覆、危殆。
3.是非成败:指世间的荣辱得失。
4.荣辱两亏衰:指名利的得失使人心力憔悴。
5.遣我寒饥:使我陷入贫困饥饿之中。遣,送;寒饥,指衣食无着,生活困苦。
6.急如个:形容时间飞逝,如电光石火般快。
7.父母未生时:意谓人从生到死,其生命之始就是父母尚未生育之时。
8.虚无中:指空虚的境界或状态。
9.神风显焕:神风,神话中的神仙所乘之风;显焕,明显而光彩夺目。
10.物炫星晕:物体闪耀,星光闪烁。
11.同天澄瑞:指天空清明,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
12.同地地幽微:指大地昏暗,天地之间一片寂静无声。
13.至道包盈法界:至道,最上之道;盈,充满;法界,佛教语,指一切众生所处的宇宙空间。至道包盈法界,意即最上大道包容了宇宙的一切。
14.归元首:返回本原,回到人的本性上去。
15.永劫无疑:指永远也不会改变。
16.离生灭:指事物脱离生死轮回的过程。
17.不增不灭:指事物本身既不会增添也不会减少,恒久不变。
18.太虚:指虚空。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代表作之一。全篇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上片开头三句说人生在世,常常有喜有悲;但经过许多年月的沉浮之后,又不免会经历一些倾覆危难之事。这里所说的“生喜亡悲”,实际上是指人生的忧喜得失。下几句写由于世事无常,荣辱两空,使人感到心力憔悴。最后两句说,时间一眨眼就已过去很多年头了。这两句用了一个“急”字,以表现时间过得非常迅速。
过片处,“虚无中有象”一句,是对佛家所说“万法唯识”的一种发挥。“虚无”二字,既表明了虚无缥缈的境界,同时也暗示了佛家所说的“真空妙有”之义。佛家的这种思想,对张炎来说,无疑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的。
下阕开始三句说:“同天澄瑞”,“同地地幽微”。这里的“天澄瑞”和“地幽微”,都是佛教用语。天澄瑞指天空晴朗明亮,地上幽微则指大地苍茫幽静,二者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境界。“至道包盈法界”一句,指的是佛教所说的“法轮常转”,即佛法不断传承发展之意。“归元首,永劫无疑”,则是佛家所说的“法身常住”,即法性永恒不变的观念。最后两句说:“离生灭,不增不灭,常与太虚齐。”这是佛家关于“涅槃”的思想。涅槃是佛教用语,指超出生死轮回的状态。《维摩经·方便品》中讲到:“涅槃者,寂灭诸相,度尽众苦。”《大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又说:“涅槃者,毕竟空。”涅槃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也是佛教徒追求的理想境界。
张炎在这里所说的“离生灭,不增不灭”,实际上是对佛家“涅槃”思想的概括。而“常与太虚齐”一句,又是对佛教“法身常住”说的进一步说明。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宣扬佛教思想,抒发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全词语言简练,意境高远,充分体现了词人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