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扁舟载酒,直转过、水门东。正十里平湖,烟光淡淡,雨气蒙蒙。回头二三名老,望衣冠、如在画图中。但得城头晚翠,何须席上春红。
清樽旋拆白泥封。呼作白头翁。要与汝忘情,高歌一曲,痛饮千钟。夕阳醉归扶路,尽从渠、拍手笑儿童。官事无穷未了,人生适意难逢。
【注释】:
- 扁舟载酒:泛舟饮酒。
- 直转:直接绕过。
- 水门:古代城门的涵洞,即城门上的闸门,是进出城门的地方。
- 二三名老:指济南府学的前几名的学生,这里指的是学生。
- 城头晚翠:傍晚时的城楼,青色的城楼映照在天空中,显得格外美丽。
- 高歌一曲:唱歌,唱一首歌。
- 清樽旋拆白泥封:酒杯被打开,喝上一口。
- 呼作白头翁:将你当做白发老者。
- 忘情:忘记忧愁。
- 高歌一曲:唱一首歌。
- 拍手笑儿童:拍着手笑,意思是开心地笑了。
- 官事无穷未了:公务的事情没有完没了。
【赏析】:
《木兰花慢·同济南府学诸公泛大明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93年(宋哲宗元祐八年)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通过描绘作者与济南府学诸公泛游大明湖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上片主要写泛舟游玩的情趣。起句“唤扁舟载酒”,交代了游人的身份和目的——载酒出游;“正十里平湖,烟光淡淡,雨气蒙蒙。”描写了大明湖的美丽景色,湖水清澈,烟雨朦胧,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接下来,“回头二三名老,望衣冠、如在画图中。”写出了游客们欣赏美景时的心情,他们如同在画中一般,陶醉其中,忘却了一切烦恼。
下片则抒发了游人对于官场和人生的感慨。“但得城头晚翠,何须席上春红。”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他更看重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乐趣。接下来的“清樽旋拆白泥封。呼作白头翁。”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他愿意与朋友们共同享受这份快乐时光,忘却忧愁。最后两句“夕阳醉归扶路,尽从渠、拍手笑儿童。官事无穷未了,人生适意难逢。”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事务无法解决的无奈和人生的短暂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通过描绘大明湖的美丽景色和游玩的快乐时光,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人生的短暂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