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黄台公子,能办此、淡中清。看璧月当胸,松风应手,一洗秦筝。都来四条弦上,有几家乐府几般声。秋水孤鸣老雁,春风百啭娇莺。
嫩凉窗户酒初醒。特地为渠听。写江南江北,无穷意思,字字分明。悠扬博山烟底,把满怀幽恨一时平。长记曲终时候,钱塘暮雨潮生。
【注释】
1、黄台公子:指汉末的王粲。王粲曾为曹操门下的幕宾,曹丕篡魏后,他被迫辞官回乡,在荆州作《七哀诗》,抒发其失意之悲。后来,王粲又到荆州,与好友蔡邕等一起作《登楼赋》。后人将这两人并称为“黄台二郎”。
2、乐府:《旧唐书·音乐志》载:“汉元帝时,诏乐府古曲皆以毛叔夜(指司马相如)所为作‘琴歌’。”即以乐府古曲为词。
3、“看”字:是说听姜惠甫弹阮时,心随耳转,仿佛置身于月夜松风之间。
4、秦筝:相传为秦国制造的乐器,因弦数多而音调凄婉动人,故称。
5、四条弦:指阮咸乐器,弦数少,声音清越,所以这里用“四弦”来比喻。
6、乐府:汉时一种官署的名称。汉武帝时设立太乐令、乐丞、乐府令史、乐府协律等职,掌管音乐及编纂乐府诗歌。《宋书·乐志》载:乐府所编诗歌,“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由此言之,皆出于里巷歌谣”,即所谓“乐府诗”。
7、“秋水孤鸣老雁”句:化用谢庄《月赋》“望舒月亮,气肖愁人,吟经秋水,声动寒城”句意。
8、博山:传说中的仙女名。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载:“博山炉出张道陵,今世常见之,或云服此则不卒死也。”陶弘景《真诰》:“昔有仙人王方平者,好学修炼,得神丹,饵之年余,颜色红润,体充盈矣,乃乘云驾鹤,骖鸾骑龙,游于紫霞之峰,去地数千里,不复觉饥渴也。至一处,见一石室,有玉床玉枕,上有两女侍焉。方平谓二女曰:‘吾求仙久矣,今欲升天。’二女曰:‘吾等亦欲求仙。’遂共饮玉杯之酒,食玉盘之餐,饮毕,俱升云而去。”
9、幽恨:深深的怨恨。
10、钱塘:浙江杭州的别称。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黄昏,渭城已远波声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杵声知多少?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赏析】
《木兰花慢·听姜惠甫摘阮》是南宋词人姜夔所写的一首词。上片写姜惠甫弹阮的情景。下片写听者的感受。全词通过姜惠甫弹阮的描绘和听者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之情。
上片开头四句,写姜惠甫弹阮的情景。“羡黄台公子能办此”,这是说姜惠甫弹阮的技巧很高超。“看璧月当胸,松风应手”,是说姜惠甫弹阮时,他的手指好像有灵巧的魔力。“一洗秦筝”句,是说姜惠甫弹得非常好,使得原本嘈杂的音乐变得非常宁静。接着,词人写到姜惠甫弹琴的技巧。“都来四条弦上”句,是说姜惠甫弹琴的技巧非常高明,他弹的琴声好像从四条弦上流淌出来的一样。“有几家乐府几般声”三句,是说姜惠甫弹的曲子很多,有几种不同的旋律。“秋水孤鸣老雁”句,是借用谢庄《月赋》的意象来形容姜惠甫弹琴的声音。“春风百啭娇莺”句,是借用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意象来形容姜惠甫弹琴的声音。
下片主要表达听者的感受。第一层,“嫩凉窗户酒初醒”,是说听姜惠甫弹琴之后,作者感到十分清爽。“特地为渠听”两句,是说作者特意为姜惠甫演奏而设宴。“写江南江北”两句,是说作者听到姜惠甫弹奏的曲子后,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情感。“悠扬博山烟底”一句,是用典故赞美姜惠甫弹琴的高超技艺。最后两句,作者回忆自己当年在钱塘听到姜惠甫弹琴的情景。“长记曲终时候”句,是说自己曾经听过很多次姜惠甫弹琴,每次听到曲终的时候都感到非常的感动。“钱塘暮雨潮生”三句,是说自己曾在钱塘听过姜惠甫弹琴,当时正值钱塘江潮起潮落之时,那美妙的音符让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