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岁分携,凝望眼、略无虚日。嗟我辈、江南江北。为谁形役。自愧散材非管鲍,遥怜老友真元白。况文章之外有良能,安民策。
谈笑兴,浮云隔。离别恨,流年逼。试赓歌雅韵,不论呼吸。百粤溪山应好在,半生萍梗无终毕。流行坎止任天公,吾难必。
【注释】:
①君举:即苏轼之友张舜民,时为湖州守。
②“三十”句:三十年后与张舜民分别,再相聚。
③“凝望”句:眼力所及,没有一天不是空的。
④“嗟我辈”三句:感叹我辈人,为江南江北的人奔走劳碌。
⑤“自愧”句:惭愧自己才能平庸,不如管仲、鲍叔牙,也比不上元稹。
⑥“况”三句:何况文章之外还有治理百姓的好才能。
⑦“谈笑”三句:谈笑声中,浮云被隔开;离别之恨,流年逼人。
⑧“百粤”句:百粤溪山应该很好。
⑨“半生”句:我一生飘泊不定,无终毕命。
⑩“流行”二句:流行与坎止任天公定夺,我不能一定必达。
【译文】:
三十年前我们分道扬镳,目光所到之处都没有虚日。我等都是江南江北奔波的人。我自叹自己才能平庸如管仲、鲍叔牙,又怎比得上元稹。何况文章之外还有治理百姓的好才能,安民策。
谈笑之间,浮云被隔开;离别之恨,流年逼人。试着吟歌雅韵,不论呼吸。百粤溪山应该很好,半生飘泊无终毕命。流行和坎止任天公定夺,我不能一定必达。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词。上片写与张舜民分离时的感慨。开头两句,点明与张舜民分别已久,而彼此都未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凝望”,是说目送张舜民远去,眼力所及,没有一个白昼是没有空过的。“嗟我辈”,指东坡与张舜民而言。他们都是奔走于仕途之人,为天下奔走劳碌的人。这两句是说自己感到遗憾,叹息自己等人在江南江北奔波,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自愧散材非管鲍”,是说东坡自叹才识平庸,不能象管仲和鲍叔牙那样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遥怜老友真元白”,则是说对友人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他虽然才华出众,但因政治上屡遭打击,不得重用。“况文章之外有良能”,“安民”两句,是说文章可以流传不朽,而人则生死无常。这两句是说:朋友啊,文章是可以流传千古的,而人却只有一死而已。言外之意是说:人的命运是渺茫难料的,你应当珍视人生,努力干一番事业。
下片抒写别情。开头两句是写景抒情。“谈笑”两句,是说朋友间谈笑着分手,仿佛浮云已被隔离开一样。“离别恨,流年逼”,写的正是这种离愁别绪,令人不堪忍受。这两句也是说时间过得太快,转眼就到了别离的时候。“试赓歌雅韵”,是写东坡想唱一支高亢激越的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论呼吸”,是说不管怎么用力地歌唱,也难以把心头的块垒排遣掉。“百粤”两句,是说百粤溪山应该很好,但自己也像那萍梗一样,漂泊无定,没有归宿。这两句是说:百粤的山水风光很美,但我却像那漂浮不定的落叶一样,一辈子也没有归宿。这两句既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也是对友人前途的担忧。最后两句是说:流行和坎止由天公决定,我自己不能强求。“吾难必”,意思是说我不可能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这两句是说:既然命运如此不济,那就只好随遇而安吧!这两句既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悲哀情绪,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旷达的胸怀。全词以抒发别后的相思之情为主,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的哀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