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白云迷楚岫。风卷青秧,迤逦波纹皱。马上谁敲诗未就。回头不觉双山堠。
渔父樵翁常邂逅。问我何求,无事空奔走。我固苍黄惭二叟。少年有志还知否。
【注释】
①苍黄:颜色苍白。②知否:知道吗?③二叟:渔翁和樵夫,泛指劳动人民。
【译文】
一片白云迷漫在楚山之间。风卷青秧,波纹像皱的云一样。马上谁敲诗未就。回头却不觉双山亭。
渔父樵夫常常不期而遇。问我为何如此匆忙奔走。我惭愧苍黄,无才无德。少年时满怀壮志,不知是否还记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怀古之作。首句写景,点明“楚岫”,是楚地之山。接着写景,点明时间,是春天。“风”字领起全篇,也兼有“吹拂”、“催发”等意。
下句写景,以“风”字领起,写风吹过稻田,把青青稻苗吹得弯曲,好像水波粼粼,波纹起伏。“迤逦”二字,既写出了风势,又写出了风声。
第三句,诗人由眼前之景生发出对往事的回忆。“谁”字,既点出人(即诗人自己),又表明此刻诗人正骑马行于途中;“未就”二字,既表明诗人此时还未完成他的诗作,又暗示他因忙于奔波而无暇吟诵;“回头”二字,既表明诗人已到目的地,又表明诗人正在回忆过去。两句之中连用两个“谁”字,一为问,一为答,构成疑问、回答的复句,使诗歌的表达更为曲折生动。
第四句,写与渔夫和樵夫相遇的情形。“邂逅”二字,既表明诗人与他们相遇的时间,又表明他们在偶然中相遇;“常邂逅”三字,既表明渔夫和樵夫经常遇到,又表明他们经常不期而遇;“问我何求,无事空奔走”三字,既表明诗人被问话者询问其来意,又表明其来意并非为了寻求什么;“空奔走”三字,既表明诗人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又表明他之所以要奔走的原因。
第五句,诗人自谦其貌不扬之状。前一句写自己相貌,既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外貌的谦虚,又表明他对自己的自信;后一句表明自己的谦逊之心,既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要求,又表明他对他人的要求。
最后两句,诗人抒发感慨之词。“惭二叟”二字,既表明诗人愧对渔夫和樵夫两位老人,又表明诗人对这两位老人的敬爱;“少年有志还知否”三字,既表明诗人年轻时曾有远大志向,又表明诗人在年老时仍能回忆起自己的当年志向,并希望他人也能有所了解。
这首词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