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寿仙临杜曲。岁岁小春春意熟。泰阶相向更分明,调玉烛。扶钧轴。突兀眼前惟此屋。
折得岁寒枝上玉。拟祝翠尊还觉俗。何如绣彩在庭前,看未足。杯方续。周鲁后先光汗竹。
【注释】杜曲: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寿仙:长寿仙人。岁岁小春:指每年春天。泰阶:大阶台,这里指朝廷的台阶。调玉烛:调弄玉制的蜡烛。扶钧轴:持着车轴。突兀:高峻的样子。周鲁后先:指古代鲁国的周公旦和晋国的叔孙豹先后为相。看未足:不够看。
【赏析】这是一首祝寿词。首四句是说自从有寿仙降临到杜曲以来,每年都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寿仙”即仙人,传说中能活上千年的人。《天仙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属“双调”。此词为祝寿之作,所以歌咏寿诞之事。开头两句点明题意:“一自寿仙临杜曲,岁岁小春春意熟。”诗人在词中以拟人化的手法,把仙人比作一位长年住在杜曲里的老人。他来到此地以后,使杜曲变得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到处都洋溢着欢乐气氛。这里的“寿仙”,是指仙人,也可以说是诗人对这位寿星的尊称。
“泰阶”指朝廷的大堂。“更分明”即更加清楚明白。“调玉烛”,即调弄玉制的蜡烛。这两句的意思是:仙人来到杜曲,使得朝廷的大堂更加明亮、清楚了;同时他也用玉烛来调弄朝廷的政事。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仙人比作一位有才能、有智慧的人。“调玉烛”、“扶钧轴”都是指执掌国政、治理国家的大事。“突兀眼前惟此屋”,意思是:眼前最突出、最显眼的只有这间屋子,它就是杜曲里那栋最高大的住宅。这句诗表面上是在赞美这座房子,实际上却是在赞美杜曲这个地方。
“折得岁寒枝上玉”以下六句是说:仙人又从寒冷的冬天中找到了一株苍劲挺拔的竹子,把它折断下来,做成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玉制酒杯,准备献给杜曲的寿星。“岁寒枝上玉”一句的意思是:这株竹子是经过严寒考验的,它的竹节就像美玉一样晶莹剔透。“拟祝翠尊还觉俗”一句的意思是:准备用这杯美酒来敬奉寿星,但觉得它还不够好。“何似绣彩在庭前”,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庭院中的绣花屏风更加美丽呢!“看未足”,即不够看,还有更好的东西。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诗人认为,这杯美酒虽然还可以,但也不够好;庭院中的绣花屏风更是美不胜收,相比之下,还是绣花屏风更为出色。
最后二句是说:如果能够让周鲁两国的贤臣都能相继为相,那就足以使天下百姓感到骄傲了。“周鲁后先光汗竹”,意思是:周鲁两国的贤臣先后执政,使国家兴盛昌盛,如同汗水浸湿了竹子一般。“光”,使……光荣,使……显耀。“光汗竹”,即给竹子增添了光彩;使竹子显得更为高大、茂盛。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贤臣比作竹子,表示他们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天下百姓就会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
这首祝寿词写得非常委婉、含蓄。开头两句直接点明祝寿之意,中间六句通过描绘仙人来到杜曲的情景以及仙人所做的事情,来表达祝寿之情;最后两句则是通过比较绣花屏风和贤臣的作用,来进一步表达祝寿之意。整首词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既表达了诗人对寿星的祝贺,又寄寓了诗人的理想和志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