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何处无楼,算来积善应难得。操持一念,应乎万事,尽皆阴德。伯仲怡怡,亲朋济济,云仍蛰蛰。任才高王粲,兴同庾亮,谁敢与、元龙敌。
珍重刘郎好事,好溪山、为君拈出。眼前标致,壁间图画,屏间松竹。春晚凭高,秋晴眺远,翠红如识。待他年,看取飞来五凤,记如椽笔。

【注释】

  1.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庆春宫”“锦缠道”等。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
  2. 陈仲洪造家庆楼:陈仲洪在家乡建造了一座家庆楼。
  3. 算来:想来。
  4. 积善应难得:积累善行的人是难得的。
  5. 操持:操持。
  6. 应乎(yīn):应该。
  7. 伯仲怡怡:兄弟和睦亲爱的样子。
  8. 云仍蛰蛰:云雾依然笼罩。
  9. 元龙:指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刘表。
  10. 刘郎好事:指刘表喜欢办好事。
  11. 好溪山:好的山水。
  12. 为君拈出:为你们挑选出来。
  13. 眼前标致:眼前的风景非常美丽。
  14. 壁间图画:墙壁上描绘的画卷。
  15. 屏间松竹:屏风上绘有松树和竹子。
  16. 翠红如识:好像能认识它一样。
  17. 飞来五凤:比喻杰出的人才像凤凰一样从天而降。
  18. 记如椽笔:记得用像椽子一样粗大的笔写文章。
    【赏析】
    《水龙吟·庆陈仲洪造家庆楼》是宋代辛弃疾所作。这首词以咏史抒怀的形式,赞颂陈仲洪建造家庆楼之举,并以此激励友人奋发有为。
    开头三句,点明题旨,指出人世间没有什么地方不是楼房的,但只有积善成德的人,才能得到上天的青睐。这里,“楼”即“庐”,泛指房屋。作者以“楼”喻“庐”,意谓天下到处都建有楼台,但真正积善成德者却少,可见积德之艰难。“算来积善应难得”,是说积德积善之事,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因此很难得。“操持一念”,意为操守端正;“应乎万事”,即能够应对各种事务。“尽皆阴德”,即全部都是阴德,阴德就是不为人知的好德行,是默默无闻地做好事。这几句的意思是,积善之人,应当是操守正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获得好报;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却是大德之人,是值得人们敬佩的。
    以下十句,作者以兄弟间的情谊,以及亲友间的关心、帮助来进一步说明积善的重要性。“伯仲怡怡”,“亲朋济济”,意思是与兄弟们关系融洽,朋友也很多。“云仍蛰蛰”意思是天空中的云雾缭绕不散,形容天气晴朗。“任才高王粲,兴同庾亮”两句,意思是说,即使有才华如王粲那样出众的人,也不能超越庾亮;即使有志向如庾亮那样宏伟的人,也不能与之相比肩。庾亮是东晋名臣,曾任荆、豫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他在荆州时,曾筑堤遏水,开凿运渎,修治城堑,广辟田畴,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后来,庾亮的北伐失败,他忧愤而死,其精神令人钦佩。此处作者以庾亮自比,表明自己也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谁敢与、元龙敌”一句,元龙指汉末名士祢衡。祢衡曾作《鹦鹉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虽有三冬之学,何不蕴于心;犹须七尺之形,何异胶柱而鼓瑟。”意思是说,即使我有三年的学问,难道就不能在心里去理解吗?我还有七尺长的身子,为什么不去做呢!这里作者以“元龙”自喻,表示自己也有志气,不甘平庸。
    接下来十二句,作者以对友人的劝诫和期望,进一步阐明积善积德的道理。“珍重刘郎好事”,“刘郎”指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加革新运动而被贬谪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他在那里勤政爱民,深得百姓拥护,被百姓称为“刘郎”。这里的“好事”指的是刘禹锡的政绩和为人。作者称赞刘禹锡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人仁厚,希望友人也能做到这些。“好溪山”,“为君拈出”。“好溪山”,是指美好的山水;“拈出”,即选出,挑选出来。这里作者的意思是说,优美的山水应该为你而选出来。作者希望友人能珍惜美好的时光,欣赏美丽的山水景色。“眼前标致”,“壁间图画”,“屏间松竹”。“标致”,指景色秀丽,景物美丽。“图画”,指壁上的画作。这几句的意思是指眼前的景色非常美丽,墙上的画像也非常美丽。“翠红如识”,意思是好像能认识它一样。这里作者的意思是说,这些美好的景物好像都能认识它一样,因为它们都出自作者之手。“待他年”,意思是等到将来。“看取飞来五凤”,“记如椽笔”,意思是等到将来,要看到那些优秀的人才就像飞来的五只凤凰一样,用如椽巨笔写下辉煌的篇章。作者希望友人也能成为这样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首词以咏史抒怀的形式,赞颂陈仲洪建造家庆楼之举,并以此激励友人奋发有为。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