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东流,白云西去。旌旗卷尽西山雨。淡烟寒露黄昏,伤怀又是别来处。
双眼增明,青山如故。故人怪我来何暮。征鼙声震五更风,梦魂惊散无踪绪。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此调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三仄韵,下片四仄韵。
碧水东流,白云西去:碧水向东奔流,白云往西飘去。
旌旗卷尽:军旗被风吹得卷起。
西山雨:即暮雨,傍晚的雨。
淡烟寒露黄昏:淡淡的雾气和寒冷的露珠,黄昏时分。
伤怀:忧伤。
又是别来处:又是分别的时候了。此处“处”为“时候”之意。
双眼增明:两眼更加明亮。
青山如故:青山依旧。
故人怪我来何暮:老朋友奇怪我为何在黄昏时来到这里。
征鼙声震五更风:军中战鼓阵阵,响彻夜空。
梦魂惊散无踪绪:梦境被惊扰,消散得无影无踪。
【赏析】
此词写送别友人,抒发伤别的情怀。上阕写景,先从时间角度着笔,写日暮时分的景色;再从空间角度着笔,写山间的云雾。下阕抒情,写送别友人时眼中之景与梦中之景。全词意境高远,感情深挚而委婉,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上阕首句点出时间——傍晚时分,次句点出地点——西山。作者以“碧水”“白云”勾勒出一幅清丽的画面,接着又用“旌旗”“西山雨”渲染出一种肃杀的气氛,给人以苍凉、悲壮之感。“淡烟寒露黄昏”,描写出一幅黄昏时山间的景象,此时,天已入夜,作者的心情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得愈加深沉起来。
下阕写送别友人时的所见所感。“双眼增明”,是说自己看到友人后眼睛变得更加明亮(因为久别相见,心情激动)。“青山如故”,则表现自己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但这种情谊却换来了“怪我来何暮”的疑问。“征鼙声震五更风”,“五更风”指鸡鸣之时,这里用来表示时间的紧迫和离别的急促。“梦魂惊散无踪绪”。“梦魂”一词,既指自己的梦魂,也指友人,意思是说,当作者在梦中与友人相会时,却感到一切都像是幻影一样,一晃就消失了。最后一句“无踪绪”,是希望与友人早日重逢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这次别离的不舍及对下一次见面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