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未有期,岂意岁云变?
不知百年间,正复能几见?
江湖北风多,水阔雁无便。
此心剧悠悠,庭树空倚遍。

【注释】

后会:后来的相聚。无期:没有确定的期限。岂:哪里。意:料想。岁云变:岁月在变。百年间:一百年的时间。正复:还是。几:多少。见:见面。江北:长江以北的地方。多:多,形容词作状语。水阔:水流湍急。雁无便:大雁飞不过去。剧:形容心情沉重。悠悠:忧思绵绵。庭树:指诗人居住的庭院中的树木,因诗人常在院中徘徊,故称庭树。【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1075年(元祐二年)被贬黄州时所写,表达了他与友人分别时的无限感慨。首联“后会未有期”,点明题旨,表明自己和友人以后能否再相见,尚属难卜。第二联“岁云变”紧承首句,指出时间已逝,人事变迁,不知何时才能重聚。第三联“不知百年间,正复能几见”,进一步抒写对友人未来相见的关切和忧虑。第四联“江湖北风多,水阔雁无便”,以景结情,借大雁不能渡江而不得相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苦。全诗构思新颖,语言质朴,风格沉郁,情感真挚深厚。

【译文】

我与你后会有期吗?我们不知何时再见!

不知道一百多年来,还能不能见到你?

江北面风多,水流湍急,使大雁无法飞过。

这种心情真是忧愁啊,庭院中的树木我独自倚遍。

【赏析】

此诗作于元佑二年(1087年),当时诗人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谪居黄州,此时诗人正处在失意、孤独的境地,因而寄给朋友的这组诗充满了感伤的情绪。

第一首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第二首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更的感叹。

诗篇开首两句,点出了题意,即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然而又不得不分离,因此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后会未有期!”言下之意,是说这次分别恐怕不是最后一次了。

“岂意岁云变”一句,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申述。诗人以为“后会未有期”的原因是岁月已经改变。其实,诗人之所以这样说,并非真的相信岁月真的已经改变了,而是由于他感到自己与老友相别的地方太多,以致于觉得彼此之间好像已经隔了一个世纪,所以才发出这样的话来。

“不知百年间,正复能几见?”这是说:如果老友还能活到一百年的话,他们能够有多少次见面的机会呢?

“正复”一词,既是反问语气,也是强调语气,表示诗人自己对于能否再见到老友也颇表怀疑,甚至有几分担忧。

“江湖北风多,水阔雁无便”两句,是诗人想象的情景。意思是说:如今从江湖北面吹来的风多,水势又那么湍急,使得大雁都飞不过去。所以,诗人只能空自惆怅地想象着:大雁因为水势太湍而飞不过去了,那自己与老友又能有几回相见的机会呢?

诗人在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大雁不能渡江而不得相见的情况与自己与老友不能会面的情况相比较。这种写法,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又增强了诗的艺术性。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收束之笔。它用一个“剧”字,来概括诗人内心的忧思和怅惘之情,并把它深深地刻画出来。“庭树空倚遍”,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心情和孤寂落寞的处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