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出高迥,风急过如箭。
凄凄挟沙砾,点点尘吹面。
我马却复前,努力与风战。
寒日淡如月,湿雨满郊甸。
皮裘半为冰,稍觉身体颤。
前村有人家,酒熟亦堪荐。
关河老涉历,霜雪饱谙练。
文夫政如此,何必怀破砚?
《度狼山》是元代诗人刘鹗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狼山游览时所见的自然风光和内心感受。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读:
- 狼山出高迥
- 狼山地势高耸:狼山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西临长江,与其他四山相依。狼山最为峻拔挺秀,成为五山之首。
- 山峰挺拔险峻:诗中形容狼山“出高迥”,意味着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
- 风急过如箭
- 风势迅猛:风势之急如同箭一般,描绘了风的力量之大,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 形象比喻:将风比作箭,既表现了风速之快,也增添了诗句的形象性和动态感。
- 凄凄挟沙砾
- 凄凉的景象:诗中的“凄凄”表达了一种悲伤或寂寞的情感,而“挟沙砾”则是对狼山自然环境的具体描绘,沙砾的存在增加了场景的荒凉感。
- 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挟沙砾”的描述,展现了狼山独特的自然风貌,使得读者能够想象到那种风吹沙石的景象。
- 点点尘吹面
- 细小尘土的吹拂:诗中的“尘吹面”描绘了空气中微小尘埃的存在,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可能是由于风力过大导致的。
- 感官体验:通过“尘吹面”,诗人传达了强烈的触觉和视觉冲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我马却复前
- 马儿再次前行:这句反映了诗人骑马继续前进的决心或勇气。
- 与风作战:诗人努力与大风作战,展现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 寒日淡如月
- 寒冷的太阳:诗中的“寒日淡如月”形象地描述了太阳的寒冷程度,仿佛月亮一样柔和,但仍然给人带来冷意。
- 天气描述:这样的对比增强了诗中情感的层次,使得整个景象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 湿雨满郊甸
- 湿润的雨景:湿雨满郊甸描绘了一个被雨水覆盖的广阔田野,营造出一种湿润而清新的氛围。
- 自然景观的描绘:通过对雨景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 皮裘半为冰
- 寒冷的气温:皮裘半为冰暗示了气候的严寒,使得衣物几乎变成冰的状态,体现了天气的极端寒冷。
- 身体的感受: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寒冷天气中的感受,强调了环境对他的考验。
- 稍觉身体颤
- 身体的反应: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感到身体颤抖,这是对极端天气下人生理反应的真实写照。
- 情感表达:通过身体颤抖这一动作,诗人传达了内心的不安和对温暖的渴望。
- 前村有人家
- 村庄的出现:提到前村有人家,表明诗人即将到达一个有人烟的地方,这为接下来的活动提供了背景。
- 生活的希望:虽然环境恶劣,但人们依然需要居住和生活,这为诗歌增添了一丝人文关怀。
- 酒熟亦堪荐
- 农家生活:酒熟亦堪荐描绘了一幅农家丰收后酿酒的场景,反映了乡村生活的简朴和乐趣。
- 社交元素:通过饮酒这一社交活动,诗人可能也在寻求与他人的交流和共鸣。
- 关河老涉历
- 旅行经历:关河老涉历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经验丰富,他可能已经经历了许多地方,这次旅行也是其中之一。
- 旅行的意义:尽管旅途艰辛,但诗人对于旅行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 霜雪饱谙练
- 经历的丰富:霜雪饱谙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熟悉,他可能经常在雪地行走,因此对这些自然现象有深刻的观察和体会。
- 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霜雪这一自然现象的经历,诗人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性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 文夫政如此
- 政治观点:文夫政如此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看法,可能是对政治现状的批评或反思。
- 个人立场:诗人可能倾向于支持某种理想的政治制度或反对腐败的政治行为,这表明了他对社会正义的关注。
- 何必怀破砚
- 文人心态:怀破砚描绘了诗人对自己文人身份的思考,可能是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感慨。
-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可能在思考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否应该放弃文人的身份追求其他目标。
《度狼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着深刻哲思和人文关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艺术特色,还能够领略到诗人在面对自然和人生挑战时的复杂心理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