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必以正,求为圣人徒。闻公高谊压千古,所以愿曳侯门裾。
其足非趑趄,其口非嗫嚅,其诗非狂亦非谀。尝闻昌黎言,以为古来王公布衣前后常相须。
乃可千载垂名誉,吾意若此公踌躇,遇与不遇天何如?

【注释】

进退必以正:指进退都要遵循正直之道。

求为圣人徒:想成为圣人的徒弟。

曳侯门裾:拉上大官的门帘,比喻投靠权贵。

其足非趑趄(zī jié):它的脚不是迟疑不决。

其口非嗫嚅(niè rou):它的嘴巴也不是吞吞吐吐。

其诗非狂亦非谀:它的诗歌不是狂妄自大,也不像阿谀奉承。

尝闻昌黎言:曾听说韩愈说过这样的话。

王公布衣前后常相须:王勃的诗文经常与李商隐相互补充。

千载垂名誉:千百年来流传着美好的声誉。

吾意若此公踌躇:我的想法就像您犹豫不决一样。

遇与不遇天何如:遇到和不遇到命运又怎么样呢?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赠礼部尚书李子山的一首题画之作。李子山,名不详,唐代诗人。此诗赞扬李子山志节高尚、为人坦荡、品行端庄、才华出众,并希望他能像李商隐那样,能逢知己而扬名立万古。

首联点明赠诗之意,赞颂李子山为人坦荡正直、追求卓越,欲效孔子之“圣人徒”。颔联写李子山高洁的品质,不受世俗所累,直抒胸臆。颈联进一步写李子山为人坦荡,不卑不亢,他的诗歌既豪放奔放又含蓄蕴藉,既狂放不羁又不阿谀奉承。尾联用典,借《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之语,勉励对方要不断进取,在政治、文学方面取得更大成就。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