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汶水波,西骛复东注。
势虽汗漫来,止可流束楚。
发源本清浅,才夏即沮洳。
安能浮重载,通漕越齐鲁。
有时泛商舶,潦涨藉秋雨。
船官行有程,至此日艰阻。
钜野到齐东,著浅凡几处。
必资州县力,涩滞方可度。
漫村赶丁夫,所在沸官府。
先须刮流沙,推挽代篙橹。
硬拖泥水行,奚异奡荡努。
涉寒痹股腓,负重伤背膂。
咫尺远千里,跬步百举武。
兹焉幸得过,断流行复阻。
又须集牛车,陆递入前浦。
中间吏因缘,为弊不可数。
蛮梢贪如狼,总压暴于虎。
所经辄绎骚,不若被掠虏。
盻盻入海口,未免风浪鼓。
舟中一斛粟,百姓几辛苦。
今复起堰坝,壅积百方御。
木石动万计,科配困氓伍。
不思根源微,堤障深几许。
转漕本便民,广储实国补。
事功贵顺成,勉强终龃龉。
海道事已然,又复有此举。
【诗句释义】
汤汤汶水波,西骛复东注。势虽汗漫来,止可流束楚。
发源本清浅,才夏即沮洳。安能浮重载,通漕越齐鲁。
有时泛商舶,潦涨藉秋雨。船官行有程,至此日艰阻。
钜野到齐东,著浅凡几处。必资州县力,涩滞方可度。
漫村赶丁夫,所在沸官府。先须刮流沙,推挽代篙橹。
硬拖泥水行,奚异奡荡努。涉寒痹股腓,负重伤背膂。
咫尺远千里,跬步百举武。兹焉幸得过,断流行复阻。
又须集牛车,陆递入前浦。中间吏因缘,为弊不可数。
蛮梢贪如狼,总压暴于虎。所经辄绎骚,不若被掠虏。
盻盻入海口,未免风浪鼓。舟中一斛粟,百姓几辛苦。
今复起堰坝,壅积百方御。木石动万计,科配困氓伍。
不思根源微,堤障深几许。
【译文】
汶水的波涛汹涌澎湃,向西奔流又向东汇合。虽然波涛汹涌而来,但最终只能流向束束的河道。
汶水的源头原本清澈而浅,夏天一到便变得浑浊和狭窄。怎么能承载沉重的货物,穿越齐鲁两地的河流呢?
有时船只会遭遇大风,涨潮时需要依靠秋雨的帮助才能行驶。船官有行程限制,到了这里便困难重重。
从巨野县一直往东到齐国境内,浅滩的地方有几处。必须要依靠州、县的力量,才能够克服水流湍急的问题。
漫村的村民纷纷赶来帮忙,官府到处都在忙碌。首先要清除泥沙,用人力替代桨橹前行。
用力拖拉泥浆和泥土在水中行进,这是多么像螳螂一样努力向前。身体寒冷导致腿脚麻木,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和背部的疼痛。
虽然距离很近,但是路途非常遥远。每一步都要迈上百步才能到达目的地。现在终于能够安全通过,但是前方的水流却再次阻塞了航道。
又需要集中牛车,用陆路由陆地运送到前面的河段。由于官员的徇私舞弊,使得很多工程无法顺利进行。
蛮族首领贪婪如狼,他们的压迫比老虎还要凶恶。他们经过的地方都会引发骚乱,不如被掳走成为俘虏。
眼望着茫茫大海,心中不免涌起波澜。在船上的人们只能将一斛米放在一边,让老百姓饱受辛劳。
如今又要修建堤坝,用来储存大量的河水。动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石头,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却没有考虑到这些原因的根本,只是一味地加固堤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汶水流域的水利状况。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汶水波涛汹涌、曲折东流的特点,并指出其源自清水,但夏季便变得污浊狭窄。接着,诗人提到了船只在汶水上游遇到的难题,包括洪水和秋季雨水的影响,以及船官行程的限制。
在后半部中,作者转向更具体的场景。描述了在汶水上游行走的困难,包括清理泥沙和用人力替代桨橹。然后,诗人详细描写了汶水中的居民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包括清除泥沙、使用人力推动船只等。此外,还提到了一些官员的行为对工程进展造成的影响。最后,诗人描述了船只在汶水下游的情况,以及人们如何应对这些困难。
这首诗展示了作者对汶水流域水利状况的关注和担忧。通过描绘汶水上游的水流特点和下游的航运难题,诗人表达了对于水利工程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同时,诗中的“转漕本便民”一句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改善民生、促进地方发展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