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星烂熳烛薇垣,独拥青绫向夜阑。
宫漏隔花银箭永,莲灯垂烬玉堂寒。
坐聆宵柝霜围屋,想见郊禋月满坛。
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 春星烂熳烛薇垣,独拥青绫向夜阑。
- 春星: 指的是春天夜空中的星星,烂熳意为繁盛灿烂。
- 烛薇垣: 在古代皇宫中,薇垣通常指宫墙。这句话意味着在春夜中,明亮的星光照耀着皇宫的墙垣。
- 独拥青绫:独自拥抱着一条青色的绫带。这里的“青绫”可能是指一种质地柔软、颜色鲜明的织物,象征着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
- 向夜阑:朝着深夜的方向。
第二句: 宫漏隔花银箭永,莲灯垂烬玉堂寒。
- 宫漏: 古代计时器的一种,由漏壶(盛水的容器)和刻箭(刻有度数的箭)组成,用于测量时间。
- 隔花银箭永: 意思是宫漏的声音穿过花瓣和花丛,仿佛是银色的箭矢在空中划过,永远不停息。
- 莲灯垂烬:指莲花形状的灯具,灯光已经熄灭。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氛围,以及诗人孤独的身影。
- 玉堂寒:玉堂,古代高级官员的住宅或官署。寒冷的玉堂暗喻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冷漠。
第三句: 坐聆宵柝霜围屋,想见郊禋月满坛。
- 坐聆宵柝:坐着听取夜间的更夫敲击梆子的声音。宵柝是一种古代的夜间巡逻制度,更夫负责在夜里巡逻,敲响梆子来警告人们注意安全。
- 想见郊禋月满坛:想象着郊外祭祀的场景,月亮照亮了整个祭坛。郊禋是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通常在秋天进行,象征着丰收和祈求神灵保佑。这里用“月满坛”来形容月光洒满整个祭坛,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祥和的气氛。
第四句: 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銮。
- 铃索: 古代官署门前悬挂的响铃,用来驱散盗贼。
- 无风尘土远: 风吹过时,尘土会被扬起很远;但这里没有风,所以尘土显得遥远。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远离尘嚣的心境。
- 仙署逼金銮: 仙署即神仙般的官府,暗示着诗人追求的高尚境界。金銮则指皇宫的正门,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渴望进入那个神秘而辉煌的世界。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夜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首章写春夜宫墙,银箭、青绫、莲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孤独的氛围。次章通过宵柝、郊禋等场景,展现了古代官员的生活状态和对神灵的虔诚。末章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铃索、尘土等细节,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