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
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遥闻刻漏长。
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熳紫泥香。
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李益的作品。诗人通过写自己从朝廷到地方的仕途经历,反映了当时政治黑暗和士人报国无门的愤慨心情。

内直有感
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遥闻刻漏长。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熳紫泥香。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

注释:

  1. 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之情。天上楼台白玉堂,象征着高远、美好的理想境界。白头来作秘书郎,意味着年老的诗人仍然怀揣着为国效力的愿望,希望能够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
  2. 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遥闻刻漏长。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退朝之后,常常沿着花枝进入宫廷的情景。儤直(zhōu zhí)指的是官员上朝时的行列,遥闻刻漏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刻漏”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用来表示时间的长短。
  3. 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熳紫泥香。
    这句诗描述了宫廷中的宁静景象。铃索萧闲指的是宫廷中铃铛的声音,青琐(qiāng suǒ)是指宫门上的锁,紫泥香则是指皇帝御赐的诏书散发出的香气。这里通过这些细节来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4. 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瀛洲乐指的是海外的美好风光,诗人用“野人不识”一词来表明自己虽然身处繁华之地,却无法领略其中的乐趣。清梦依然在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心中始终装着故乡的情感,即使在官场得意之时,也无法忘记自己的根和本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所见所感。首句“天上楼台白玉堂”,运用比喻手法,将朝廷比作天上的楼台,白玉堂则代表着高尚的理想境界。接着,“白头来作秘书郎”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有为国效力的愿望。第三句“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遥闻刻漏长”则描绘了诗人退朝后的悠闲生活,以及听到宫中时钟声的感受。最后两句“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熳紫泥香”进一步营造了宫廷的氛围,而“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过去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